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
    • 经验142
    • 文章9
    • 注册2006-09-28
    这是什么伟人?一批被西方思想冲昏了头脑的反动文人而已!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QUOTE][b]下面引用由[u]孔祥峰75[/u]发表的内容:[/b]

      这是什么伟人?一批被西方思想冲昏了头脑的反动文人而已![/QUOTE]

      每个人都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不要瞎扣帽子!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
        • 经验142
        • 文章9
        • 注册2006-09-28
        背经离道啊!
        竟然要把祖先留下的文字给废掉。外国人这么说也就算了——毕竟是外国人,理解不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中国人竟然也这么说——这恐怕连汉奸卖国贼也做不到吧?
        自从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已后,有多少外国人在学汉语!有些外国朋友来中国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学习汉语。他们认为汉语是最博大精深的语言。
        这样博大精深的语言岂能是其它语言所能取代的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
          • 经验142
          • 文章9
          • 注册2006-09-28
          其实要说"反动"确定有点过,不过要说是背经离道应该没错!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334
            • 经验4303
            • 文章276
            • 注册2005-09-20
            转帖自:[URL=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279280.shtml]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279280.shtml[/URL]

            近日读了唐德刚《胡适杂忆》中的《国语,方言,拉丁化》一文,倒颇有点感触,于是想用唐老批曰的“大陆的作家们,太相信毛泽东的老师胡适之了,结果迷胡不化,把我们中国美好的语言传统,弄成个那样不堪一读、不三不四的东西”的中文来写点东西。(值得庆幸的是,苏教版的语文课本已经开始回归文学了,上次从中看到汪曾琪的文章还是很意外的)。
               唐老先生基本上是站在挺方块字而贬拉丁文的位置的,老先生通过发展的眼光和数据化的比较精准的指出了拉丁文与方块字的差距。老先生独到的文笔,风趣的笔风着实狠狠的涮了捧拉丁文字以及主张不用方块字的家伙们一顿。
               笔者是学计算机的,所以对文学文字学上的东西只能是个外行人看内行人,羡慕的不行而却无法进去掺和。但是读读唐老的文章,类比一下计算机的语言,却似乎有所偶学,怡然自得。
               计算机语言与人类语言文字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语言发展的过程类似,语言功用也类似。只要稍微比较一下两者得同异,就必然会发现中国方块字的伟大之处,或许这种伟大又领先了西夷n年喽。
               计算机语言和人类语言都是为了描述世界而产生得,人类语言用于描述真实得世界,而计算机语言为了描述一个数据化的世界。这就带来了相通之处,回过头来看计算机语言和人类语言的发展,也具有相当的相似之处。人类语言基本上都通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打结计数、象形文字、方言、现代文字,而方块字却因为一个始皇帝而比拉丁文多一个统一的过程。计算机语言发展的过程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面向过程的语言、面向对象的语言。机器语言类比于打结计数,汇编语言类比于象形文字,但是其后的发展就出现了分叉,拉丁文字和方块字各自走向不同方向。这里,我想大胆的提出一个谬论,那就是方块字的发展应该类比于面向对象语言的阶段,而拉丁文字特别是英语则只是停留在了面向过程的阶段。
               之所以提出上面的谬论,主要可以根据唐老统计过的中英文对比数据。唐老统计得出,只需要使用3000个汉字就可以读懂中国报纸报道的内容,而对于一份纽约时报没有50000个单词的记忆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读的。汉字的优势在这里显现无虞,如果用计算机语言的方式来解释,可以这样说,因为汉字是面向对象的,而英语却面向过程。此前在谈到汉字与英文的优劣时,无论是胡适,唐德刚似乎都范一个错误,他们站在纯文字学的角度来比较中文和英文,却没有从计算机语言的角度来比较中英文(谁让他们当年没有计算机呢,窃笑......)。我个人认为汉字的方块字应该对应着英语的单词,而笔画则对应着英语的字母,而不应该简单的将英文字母直接等同于汉字本身。汉字拥有的笔画数应该比英文的字母数多不了太多,所以从理论上讲英语单词和汉字的记忆复杂度并不应该有太大差别。
               仍然举唐德纲老先生用过的羊的例子,譬如中文通过一个“羊”字就可以描述羊的整个群体,而“山羊”“绵羊”“羚羊”等等就可以用来描述羊中的不同类型,这类似于C++中的类的概念,“羊”是一个基类,而“山羊”“绵羊”“羚羊”则是从“羊”继承出来的子类。所以通过简单的组合和继承关系,就可以方便的描述世界。但是英语就不同,“sheep”“goat”“ram”分别用于描述羊,山羊,公羊但是却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英语是面向过程的,类似于C语言,不同的羊就只能通过不同的函数或者结构来描述了,所以它还没有具备汉字那样的组合功能。由此可见,汉字比较英语处于一个更加领先的位置,因为汉字更早的拥有了模块化的概念,也是未来语言发展的方向。
               虽然英语可以靠枪炮打天下,但是汉字领先的设计思想,是英语等拉丁化语言是远远无法相比,所以中国人学习C++和设计模式将具有更多的优势。
               偶得谬论,搏君一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声望+2
              • 财富2
              • 积分851
              • 经验16791
              • 文章768
              • 注册2008-03-03
              我认为汉字绝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也绝对是我国的国粹!
              献县派公保支
              QQ:462356350 群:62727306
              E-mail:qingxianxiumei@sina.com
              http://nankeying.photo.163.com  
                     xxpai.5d6d.com/bbs.php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334
                • 经验4303
                • 文章276
                • 注册2005-09-20
                汉字既可以从左到右排又可以从右至左念,还可以从上到下读,英语只能是从左到右一个方向。如果换一换编排方式,老外还能读成个么?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