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我今天想皈依儒教,有办法吗?
答:皈依儒教可有两种方法:1、寻求儒教机构或其他儒教信徒的见证,以一定的仪式礼节正式入教;2、可根据实际条件,或者去儒教庙宇(最好是孔庙)或者在家里悬挂圣人画像(或“天地君亲师”神位)设案上香行礼自行皈依。
不管何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虔诚信仰“天地君亲师”神灵,信奉圣人教诲,力所能及地身体力行儒教的各项教义!
24. 儒教有教堂,佛寺之类的吗?
答:儒教的庙宇众多,遍及各地。
具体包括: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伏曦庙、黄帝庙、神农庙、周公庙、大禹庙以及各地的文庙(孔庙)、忠烈祠、乡贤祠、城隍庙、关帝庙、岳王庙、武侯祠...
另外有:(皇家)太庙、(百姓)祠堂、家庙
最特别的是传统中国人每家每户的堂屋正厅都有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与祖先牌位,这实际上就是儒教的宗教场所。儒教信仰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高度融为了一体!
29. 儒教徒认为怎么样我们才能达到最好的社会?
答:根据儒教经典《礼记》和《春秋》,圣贤认为人类社会有三种状况:1、衰乱世(礼崩乐坏、杀人盈野、天下无道之极);2、升平世(霸道制度、小康社会);3、太平世(尧舜之道、大同社会)。
这三种社会状态并不是按照历史逻辑演进的,即,并不是说衰乱世一定会演进到升平世,升平世一定会演进到太平世,或者说,要达到太平世,必然要经过衰乱世或太平世。
圣贤认为在“衰乱世”时代,通过霸道方式能达到“升平世”固然好,但圣贤最推崇的是第3种社会状态--太平世(《礼记》中称之为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社会的理想正是儒教信徒向往与追求的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儒教认为有两种途径,一是出现象尧舜那样的圣王;二是每一个人,通过明其明德而至于至善。
31. 基督教反对偶像崇拜,你们怎么看?
答:基督教是一种排他的“一神论”宗教,并认为“人神两异”。即“神永远是神,人永远是人”(人死后虽有灵魂,但只是神的奴仆),故而基督教认为不能有所谓偶像崇拜(因为偶像是人形,不是神)。
而东方的宗教尤其儒教认为“人神不二”、“生死一理”、“幽明相通”、“修人道即修天道”。有德行的人在世为君子,死后清气上升为神(相反无德行的人在世为小人,死后浊气下降成鬼)。
故而儒教的神灵包括尧舜等古代圣王、各人家族中有德行的祖先、以及如孔子、孟子、关公、岳飞等圣贤先烈。中国人一直坚信他们死而不灭、息而不休、英灵永存。所以我们儒教徒虔诚信仰这些神灵,并非所谓“偶像崇拜”!
32. 基督教说人皆有原罪,需要基督的祭奠才能得救,你们怎么看?
答:这只是基督教的一家之言,我们并不评论,只是谈儒教对人性的看法。
儒教认为人的本性既有善也有恶,并非绝对。例如:人生来就有趋利避害的自私之心,也有对他人的恻隐同情之心。
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先天所生,应该不断地通过后天的修为,接受圣贤的教化,才能去恶扬善,达到至善的君子(儒教的理想人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