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
    • 经验88
    • 文章14
    • 注册2006-03-18
    子羔问曰:“《祭典》云:‘昔有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四祖四宗,或乃异代,或其考祖之有功德,其庙可也。若有虞宗尧,夏祖颛顼,皆异代之有功德者也,亦可以存其庙乎?”孔子曰:“善,如汝所问也。如殷周之祖宗,其庙可以不毁,其他祖宗者,功德不殊,虽在殊代,亦可以无疑矣。《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憩。’周人之于召公也,爱其人犹敬其所舍之树,况祖宗其功德而可以不尊奉其庙焉。”  

          比较《孔子家语·庙制》和简文的记载,可以发现子羔问孔子“四祖四宗”与子羔问孔子“三王之作”,性质有相近之处;而《孔子家语·庙制》孔子引《甘棠》诗作解与简文以孔子论《诗》继其答“三王之作”之问,也有某种相同。这种相近、相同,尽管也可作别解,但理解为子羔就是简文中传孔子《诗》论之弟子,应属有理。  

            子羔,即高柴,亦称子皋、子高、季皋等,《论语》、《左传》、《韩非子》、《世本》、《礼记》、《大戴礼记》、《史记》、《盐铁论》、《说苑》、《易林》、《论衡》、《汉书》、《白虎通》、《古微书》、《风俗通义》、《中论》、《孔子家语》、《孔丛子》、《宋书》、《金楼子》、《北魏张猛龙碑》、《颜氏家训》以及佚书《子思子》都有记载[11]。《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称他“少孔子三十岁”,以性格直爽、尊礼孝亲、指法公平闻。《论语·先进》孔子有评:“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把他和曾参、子张、子路并称,可见他也是孔子的一个重要弟子。传世文献除《孔子家语·庙制》外,不见有子羔有与《诗》有关的记载。但“说有易,说无难”,作为孔子弟子,向孔子问《诗》并传《诗》与自己的弟子,并不值得奇怪。由此可知,先秦儒家传《诗》,孔子以下,是多元而并非单线。上海简《孔子闲居》有子夏问《诗》于孔子的记载,也有此《诗》论。此外,还有马承源先生所称引的其它两支论《小雅》、论《大雅·生民》之简[12],都存在非子夏问《诗》于孔子的可能性。  
         
             三,文化共享 - 人名禁忌  
       《礼记·檀引》载有事例:一个叫子蒲的人死了,有人呼出了死者的名字,孔子的弟子子皋便讥讽这个人粗野不达礼。我国西藏一些汉族,由于受到西藏习俗影响,绝对禁止向死者家庭提到刚逝的死者名字,否则会认为是极大的侮辱  
         
            四, 上博竹简记载, ,子羔,即高柴,亦称子皋、子高、季皋,其事迹多见于《论语》、《左传》、《礼记》、《大戴礼记》、《孔子家语》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称他“少孔子三十岁”,以性格直爽、尊礼孝亲、执法公平闻。  
           所谓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完、残简共29支,其中“满写简”23支,“留白简”6支,内容既有孔子的《诗》论,也有其弟子或再传弟子的《诗》论。这一位论《诗》的弟子,根据战国楚竹书《子羔》篇和《孔子家语·庙制》篇的记载,我怀疑当与子羔有关。子羔,即高柴,亦称子皋、子高、季皋,其事迹多见于《论语》、《左传》、《礼记》、《大戴礼记》、《孔子家语》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称他“少孔子三十岁”,以性格直爽、尊礼孝亲、执法公平闻。《论语·先进》有孔子的评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把子羔(柴)和曾参(参)、子张(师)、子路(由)并称,且居之首,可见他也是孔子的一个重要弟子。从《子羔》篇称“子羔”看,记录《诗》论的我认为不可能是子羔的弟子,而是孔子其他学生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其时间上限为战国早期,下限为战国中期。  
       
         五, 游子山,也称游山,原名绵山,相传为孔子适楚经此而得名。旧志《溧水县志》、《高淳县志》和民间谱谍对此都有记载,其中《高氏家乘》更为详细,高氏发脉于齐之勃海,远祖子羔曾从孔子适楚经吴游是山;“高氏上祖登公值靖康之乱同太学生陈东上书除六贼之害,讽刺秦桧遂遭贬谪,有子克明知太平军事,卜筑宛陵,其后蔓衍白岸后潭,菇苏昆陵等处”。“宋德佑年初,登公五世孙得公娶于溧水(时高淳、溧水为一县)吴氏,赏过其宅,同诸姻亲眺望登游子山,公自谓曰:吾闻太祖子羔从孔子适楚经吴游是山,讲学于其麓,今山川形胜信可徵欤,徘徊北望,怅然久之。公因有求田问舍之意,告於吴,吴乃以山之阳庄墅资公,公奉祖与其父携季子允居于此。遂为儒童(高家村又称儒童寺高家)百世不迁之祖也。”为追慕子羔从游遗胜,高氏合族右建子羔书院,左建孔子庙,后改孔子庙为儒童寺,废于明代。这就世人代代相传的游子山的来历。  
       
         六, 河南省太康县高贤乡,位于太康县西北部,东邻王集乡,南接清集乡,西与芝麻洼乡接壤,北与杞县竹林乡毗邻。全乡总面积7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万亩,4.9万人,辖29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  

     高贤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史载,孔子门生高柴(字子羔)系春秋时卫人,公元前480年,卫国内乱,逃此以教书讲学为生,死后葬此。因其系七十二贤之一,故取村名高贤(又名高柴集),为县城西北历史较久的农村集镇。  

     该乡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寿圣寺塔,造型别致,古朴美观,塔心有石碣16块,石雕佛像216尊,为明代石雕中的珍品。另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子羔墓和属于二里头文化遗址的玉皇阁遗址,以及有着优美传说的七步三眼井(七步之内三眼井的味道分别为苦、涩、甜),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来此观光旅游,为该乡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柴道琳教授,作家.历史文化学家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