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看不出孔子在哪一点上“歧视妇女”。 要说明白这件事情,其实也很简单: 1、我们暂且把“小人”这两个字去掉,那么孔子说了什么呢?不过“子曰"女子难养,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而已。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女人啊,真的好难伺候啊,对她们亲近一点,她们就没有规矩,对她们疏远一点,她们就有怨言。”这仅只是揭示了一个普遍规律、说出了男人普遍的心声而已,又错在哪了呢?这句话对妇女又有哪点表现出歧视了呢?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真理是包打天下的。女权主义者完全可以列举出居里夫人、撒切尔夫人、吴仪等一长串的名单来反驳我们祖宗这一句话。但我要说的是,是不是爱恩斯坦的“质能守恒定律”出来以后,就可以宣告牛顿的“能量守恒定律”无效了呢?显然不是的。至少在我们普通人的研究范围内“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普遍适用的、不能舍弃的。所以说,我们不应该否认真理、不应该否认普遍的规律。 2、好了,现在我要把“小人”放回句子来了。看来现在大家都很明白了。那些指责孔子歧视妇女的人,焦点并不在于孔子“想表达什么意思”。他们(她们)的焦点其实在于“小人”这两个字身上。按他们的意思来说就是:把我们劳动妇女和“小人”并列放在一起,那不是歧视妇女是什么? 其实,这是红卫兵“断章取义”和“舍本逐末”的典型代表。 说到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把现代语的意思套到古语里去,是很荒唐的一件事情。2500年前“小人”的意思,并不是现在“小人”的意思。这才是整个问题的关键!下面看两个例子: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堰” 从上面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1)“小人哉,樊须也”在这里的意思是“樊须真的是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啊!”(2)“小人之德草”中的“小人”的意思是“平民百姓”。这两个解释都没有什么贬义。 而我们现代人一说到“小人”,脑海里闪现出来的只是“思想品德低下的人”这个意思而已。这显然就是一个贬义词了。古今词义的变化又何止是万里啊!
综上所述,以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原则,他老人家真正的意思应该是“君子要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抱负、要有广博的胸怀、要保持淡泊的心境,不要象普通人那样患得患失。”这个意思和卫东叔的座佑铭“巧言令色,鲜矣仁”其实是有紧密联系的,都是修身养性的不二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