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转帖]常州的谱牒姓氏文化热刍议
     
    来源:常州市博物馆   http://www.czmus.net/html/19/93.html  
                                                                                                                                                                          作 者:陈伟堂  
           国泰民安,政通人和,一股家族文化热正在全国兴起。常州数十个乡镇、几十个家族兴修家谱,几十部富有时代气息,又各具特色的新家谱已经修成,许多家族随之酝酿策划,隆重的发谱仪式更让青少年们终生难忘,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得到充分显现。
            近几年常州武进地区新修成的家谱已在30部以上,已修成的有羊氏、钱氏、赵氏、夏氏、孙氏、王氏、查氏、姚氏、冯氏、秦氏、黄氏、李氏、凌氏、牟氏、岳氏、陆氏、承氏、丁氏等,正在准备和已经大部完稿的姓氏更多。今年春节前又传来常州的4000孔子后裔将续修《孔子世家谱》。
            这次修谱热肇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刚开始印制通讯录在族人中分发,后来随着海外港台回来寻根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有修谱的动议。《羊氏宗谱》是常州新修的第一部谱,台湾羊仲达先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考察时找到了保存完好的《羊氏宗谱》,于是复印一部带回国,羊氏族人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初修成了谱。在常州的修谱过程中,许多家族抛弃成见,在共同的祖先面前抛弃前嫌,甘作奉献,当地村委和镇政府也给予支持,出席颁谱典礼。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会的主要成员大都是社会知名人士,具体指导乡村的修谱工作,朱炳国会长每到星期天就驾车到有关乡镇具体指导、筹划修谱,并且还提供老谱的有关线索,朱炳国目前已收集有常州老家谱200部,其中不同姓氏的有100部,这是常州极为重要和珍贵的人文资料。一些政府官员和知名学者乐于为家谱作序题词,如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信访局副局长钱焕耀,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等。
            修谱的资金来源则全由族人自愿捐款,如焦溪三河口牟氏的两位年销售额数亿元的企业家各捐8万,横林赵氏的数位企业家也各捐了3万元。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新修的家谱多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他们革除旧俗,改革创新,看了新修的家谱,族人都感到要奋发努力,为国家多做贡献,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子孙。新谱摒弃了封建家族制思想,体现出新中国的时代气息,体现出民主思想,平民理念,贯彻族人平等,男女平等思想,女性也入本姓氏的谱,有成就的还专门立传,介绍业绩。如新谱克服了以往的家谱只突出帝王将相和封建士大夫的旧习,为普通人立传。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的谱中还专门介绍经营成功人士的业绩和经验,有的家谱还画出了全国本姓氏分布图,现代印刷技术在新谱中得到运用,装帧版式新颖,许多家谱图文并茂,附有彩图,横排印刷,方便阅读,有的用宣纸竖排,《黄氏宗谱》全部采用铜版纸,所有人物介绍尽可能配发本人彩照,有三口之家,有四世同堂的全家福,形象生动,林林总总,各具特色。
            2003年下半年,常州相继成立了两家以族谱,姓氏为主要研究课题的民间组织,即朱炳国发起成立的名人研究会谱牒文化研究会和苏慎发起成立的常州姓氏文化研究会。
            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在社会上已有广泛影响,对地方文史研究和民俗文化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所办会刊《谱牒文化研究》已发到许多省市图书馆,得到市社科联的指导,还发到台湾武进同乡会,受到家乡前辈的欢迎,还举行研究会成立一周年学术讨论会。2002年12月30日《常州晚报》刊出罕见的《苏氏宗谱》一文,常州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江南时报》、《新华日报》都作了报导,2003年10月上旬《常州晚报》刊出《常州忠义城又添佐证》姚氏宗谱浮出水面一文,在常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03年11月《常州晚报》又在显要版面刊出“状元杨廷鉴史料重见天日”一文,介绍明末状元杨廷鉴家谱发现和研究成果,常州市民更是奔走相告,特别是2004年1月9日《常州日报》新闻周刊头版头条刊出钱月航、陈伟堂合写的《常州人家修谱热》一文,更是引起社会各界对修谱的兴趣和认同。2004年11月《常州日报》刊出《大树下的风景》一文,以后又一系列报导常州发谱的新闻,对常州的修谱工作给予了肯定。常州家谱源远流长,常州自古就是全国有名的四大活字印谱中心之一,“常州谱”以印数少、印质精而著称。《中国家谱总目》和上海图书馆资料中都保存有常州谱及相关介绍。如今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下,目前的中国是历史上发展最好的一段时间,具有常州特色的家谱文化热再现端倪,形成了收集收藏、研究整理,出版印刷并驾齐驱的系列特色。修家谱促进了村民的团结,发谱仪式带来了祥和喜庆的氛围,其乐融融,只有亲历其境者才有真情实感,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出现这种60年一次的场面。
            常州姓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为沟通常州籍海外同胞与家乡的联系,满足他们的寻根愿望做了大量的工作。苏慎会长为了寻找到中美文化交流的著名人物、美国文学艺术院终身院士、“亚洲音乐教父”、81岁高龄的周文中教授的家谱,他两次去上海图书馆、一次去南师大图书馆,终于将“爱莲堂”《毗陵周氏宗谱》14册凑全,并全部复印回来,使周文中先生激动不已。从家谱中得知,他们南门丫叉浦周氏的先祖是宋朝的理学家周敦颐,与鲁迅和周恩来是同源。苏慎先生还受市侨办和市政协港澳台办委托,找到了泰国中华丁氏宗亲总会理事长丁文志先生的老根———常州双桂坊,《毗陵丁氏宗谱》《双桂坊藏版》有详细记载。
            集朱炳国、吴之光等心血的《常州家谱提要》一书即将付梓,这本自费出版的书对常州地方文史研究有贡献。现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的地方志办、文管、档案等部门都介入民间的修谱活动,使当地家谱的编修更趋科学和规范化,温州地区现有“谱师”几十位,使修谱这一方兴未艾的民间活动更加正规,常州的政府部门也应介入民间的修谱活动。
            我还要说一说修谱和修祠问题,家谱与祠堂好比是鸟的双翼,两者相互依存,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家谱是家族的历史,祠堂代表了祖先的形象,常州地区目前祠堂存量很少,有少数姓氏在修谱时也修了祠堂,纵观现代农村的祠堂作为祭祀祖先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许多祠堂已成为同村人的文化娱乐中心,我们不提倡大建祠堂,但如有旧祠堂在,即使作为一处古建筑保存也是好的,如有实力,修祠是件好事。无锡市在去年成立了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任,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庆典,无锡惠山地区有旧祠118座,无锡市已将惠山古祠作为重点旅游发展项目,港商投资8亿元全面修复,惠山祠堂群已进入江苏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皖南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是胡锦涛主席的祖祠,祠堂由明朝嘉靖年间浙江总督胡宗宪所造,规模宏大,叹为观止,是全国最大的祠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脚下旌德县江村是江泽民的祖地,那个村上的江氏宗祠和牌坊有多处,规模也很大,相比较,常州的祠堂太小,我认为常州有条件的地方修几座祠堂是完全可以的,不必大惊小怪。
             家谱中的族规和序言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家谱中一般都有族规,这些族规是本族人遵守国家法律的强化,是本族群体形象的树立和家族兴旺的保障,如禁赌、禁斗、禁乱伦、禁偷盗、禁嫖等,这对社会进步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积极意义。家谱中的序言实际是本家族的光荣史,实际是追求进步,崇尚正义的宣言书,如《杨氏宗谱》详载东汉杨震道德高尚,学问精深,史称“关西夫子”,同时又是廉洁的典型,他拒贿的史迹载入中国史册,故《杨氏宗谱》堂号为“四知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周氏宗谱》则对宋朝周敦颐《爱莲说》“出于污泥而不染”特别崇尚,故其堂号为“爱莲堂”。家谱固然也有宗族主义思想,但它的积极意义要远大于它的消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修谱处于停顿状态,人们忌讳家谱,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毛泽东主席认为旧中国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四条绳索是“政权、神权、族权、夫权”,这族权的代表形式是家谱、祠堂和族长、族规,是封建宗法思想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禁止封建宗法思想的传播是必要的,革命新政权必然要树立它的权威,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尤为重要,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的真正悲剧,“破四旧”运动,使90%以上的中国家谱被毁,毁家谱和祠堂违背了中国人的传统心理和信仰,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因此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修谱热,是历史的必然回归,并得到中国百姓的认同,这就是家谱热兴起的深层原因。
            盛世修谱是中国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国必有史,家必有谱,在当今中国还没有不想知道自己祖先的人。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从学术角度讲,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地理学,以及历史、经济、民族、人物传记及地方史资料、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万世一系,血浓于水,月是故乡明,家谱是团结海峡两岸同胞和世界华人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复兴和强盛的源泉之一,它是民族凝聚力的催化剂,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常州的政府部门及学者百姓对谱碟之重视堪称全国之首,他们有专门指导修谱机构: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会。卫东所处的地理位置不能说不优越。可以说现在正逢盛世,如此好的条件就看我们如何努力了。孔家的家谱在会长的努力下已登记的差不多了,余下的还有许多事要做,比如象卫东所转的帖子里说的,无锡已有“祠堂文化研究会”,那孔家原来那么多的祠堂怎么办?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