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番禺诜敦房家谱序 孔子后人繁衍至今已有八十余代,经历二千五百多年,散居世界各地。目前孔子后代接近400万人。我岭南派源于三十八世祖戣〔752---824〕字君严,历官至岭南节度使,惠政及民,历代粤人奉祀于广州学宫名宦祠内。其孙名纬〔?---895〕字化文,孔子四十世孙。大中十三年〔859年〕以进士第一名状元及第,官至唐僖宗、昭宗两朝宰相;子昌弼字佐化,唐龙纪元年进士,官至散骑常侍,唐末避朱温之乱随节度使徐彦若移家岭南,为岭南派之祖。至今历一千多年。子孙繁衍散居各地。其中一支迁居番禺诜敦,五十三世应祖为房始祖。 族谱犹如国之史、县之志,亦可补史志之不足。族谱是考察宗族实体的主要文字依据,是区分家族内外、亲疏系统的最具体和基本的方式。孔氏自宋代建谱,一千多年谱系不乱,家谱每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使其宗族关系历变不衰。因此孔氏族谱的完整性在中国首屈一指,是中国史上最久也最完备的族谱。孔氏家谱有合谱和各地子裔撰修的支谱,逢甲子一大修,逢甲午一小修,宗旨是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序昭穆、备遗忘。1930年至1937年纂修的全国孔氏《孔子世家谱》堪称为世界文化遗产。1998年成立全国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委员会,我岭南派在1999年4月30日成立岭南派分会,各房继而组成修谱小组;诜敦房宗亲经过几年努力,不但将旧谱重修且重修宗祠。文献与文物并存使后世可慎宗追远,亦完成无负于祖先,无愧于子孙之责任!
癸未年春七十四孙南海罗格房孔繁文敬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