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752
    • 经验10861
    • 文章678
    • 注册2004-06-19
        另,一个地方的推介文字不是“市民论坛”,可以生动,但不必多少个人观点,所以程华“希望孔小龙在推销芜湖时加入自己的思想”的说法我也不认同。

        再请大家看看我的资料库里关于安徽省芜湖市的资料(部分):

    芜湖概况

        芜湖是一座历史古城。芜湖建置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时代,它是吴国的鸠鹚邑,城址在今芜湖县黄池镇。
        芜湖是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濒临长江,交通便利,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是安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
        目前,芜湖工业初步形成了建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三个支柱产业。
        以海螺集团、华亚企业为主力,芜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的PVC管材、型材生产基地。
        汽车产业以上汽集团奇瑞公司、一汽扬子等企业为核心,大批量生产经济适用型轿车和轻型车。包括德国VDO汽车仪表等著名企业在内,芜湖已有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30多家。
        电子电器工业规模不断壮大,美的、科龙、日立、实达等国内外一流电子电器企业进入芜湖,芜湖正成为生产制造基地和科技研发中心。
        芜湖将以迅速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为目标,进一步壮大新型建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有选择地培育生物药业、新材料、软件三个战略性产业,同时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选择成长性好的水泥及其制品、纺织、印染、造纸、日用玻璃聚酯网、造船、中成药、外用药等优势产品,调大、调精、调新、调强,促其上规模、上水平。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自然地理——地形气候
        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芜湖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土地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芜湖市,为安徽省省辖市,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新芜、马塘、镜湖、鸠江)。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223万,其中市区人口70万。

    历史沿革——商贸传统
        历史上芜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南唐时即“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南宋以后,特别是到了元朝,芜湖已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市镇,从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浆染等手工业已闻名遐迩,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织造尚淞江(上海),浆染尚芜湖”之说,形成号称“芜湖巨店”的大型浆染工场。
        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芜湖与浙江的温州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也从此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芜湖和上海为起迄点的芜申运河,更把芜湖和苏、锡、宁、杭的经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到了清代,芜湖形成了广大的米业市场,与无锡、长沙、九江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量西洋商品经过芜湖销往内地,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 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1883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1897年投产的益新(机磨)米面公司,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30年代还曾开通民航,飞上海和武汉两市。步入20世纪后,芜湖工商业发展到百余种,五、六千家,成为安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长江流域经济中心之一。

    历史沿革——文化底蕴
        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十分丰厚。繁昌县“人字洞”,是古人类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至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引起世界瞩目。繁昌柯家村古窑址,繁昌平铺乡“万牛墩”和南陵吴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
        国民经济。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幅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4亿元,下降3.3%;第二产业增加值166.42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97.53亿元,增长9.7%。工业化实现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5:57.7:33.8。人均生产总值为1294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突破1500美元,达到1564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4.02亿元,增长13.1%;营业税4.59亿元,增长29.5%;企业所得税1.85亿元,下降3.1%。全年财政支出2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经济发展——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主体带动作用愈加明显,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上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总量的增长贡献率达69.2%;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4%。360户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8.45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9.22亿元,增长2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9.84亿元,增长55.7%;私营企业19.41亿元,增长23.9%。大中型企业89.02亿元,增长36.6%。
        工业结构。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7.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8.90亿元,比上年增长52.9%。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建材、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84.0%。水泥、塑料型材的生产量分别突破580万吨和20万吨,纸面石膏板的生产量超过1600万平方米;轿车年产量达到10万辆水平,生产量居全国前八位,汽车仪表亦超过50万台;空调产量近200万台,比上年增长136.6%。高新技术产品增多,新产品产值比重达到42.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高位,为199.4%,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利润19.64亿元;实现利税45.14亿元。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1%
        建筑业。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116家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全年单位工程施工个数3537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21亿元,施工面积59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44万平方米,实现利润6300万元,实现税金15900万元。
    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93亿元,比上年增长47.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6.55亿元,增长23.9%;更新改造投资42.03亿元,增长119.6%;房地产投资25.93亿元,增长50.4%。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2.80亿元,项目建成投产率为28.0%,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 43.9%。资金主要投向工业和交通邮电业项目,占总投资的51.7%。
        重点工程建设。合杭高速公路芜宣段建成通车。长江大桥南岸接线立交完成主体工程。芜马高速公路完成桥涵和路基工程。市区至三县快速通道改造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奇瑞轿车二期、海螺荻港水泥二期、鑫科精密铜带、海螺型材六期一单元等项目建成投产,奇瑞三期、塔奥汽车零部件、新兴铸管铸造基地、锦江集团高密度板、东泰纸业高强度瓦楞纸、烟厂“十五”综合技改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芜湖电厂五期扩建、华电芜湖电厂、青弋江分洪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发展——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2亿美元,达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8.2%;新批外资企业70家;实际引进省外资金45.12亿元。意大利菲亚特马瑞力动力、德国巴斯夫汽车涂料、美国亚新科橡胶密封件、新加坡精元汽车轮毂和邯郸新型铸管、福建耀华玻璃、杭州锦江高密度板等一批世界著名或国内知名企业(产品)落户芜湖。
        园区建设。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县区各类特色经济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1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4.43亿元;实际利用内资57.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区内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2.56亿元。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6亿元,引进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征用土地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近10亿元,这两项均相当于前十年累计总量的85%;区内新建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3.6亿元,比上年增长47.8%。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亚兰德储能材料正式投产,金海马家居广场投入使用,景观大道一期工程和好美家装饰材料博览城等一批三产项目进展顺利。县区特色经济园区全年开发土地面积6.16平方公里;引进项目135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9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5亿元;实际引进内资9.59亿元;区内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34亿元。园区已成为各县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455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4%,其中,进口总额306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0%;出口总额149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2%,对外贸易呈现出近年来最为活跃的局面。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10239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7%;对亚洲出口939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3.0%;对欧州出口大幅增长,年增幅达64.3%。出口结构发生良性演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取代了轻纺产品和传统产品成为出口的主角,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的比重为45.1%;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达51.9%。
        旅游。2003年,旅游业受“非典”影响较大,全年旅游业总收入23亿元,其中旅游创汇收入12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0.4%和39.4%。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40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0.93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30家,比上年增加5家;星级饭店19家,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7家;拥有AA级及以上旅游区5处,比上年增加2处。

    城市建设——基础设施
        2003年,交通邮电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9.4%。
        交通运输。2003年,公路货物运输量2552万吨,铁路货物运输量190.3万吨;公路旅客发送量2270万人次,铁路旅客发送量199.6万人次,水路旅客发送量3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2167万吨,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9.1万吨,比上年增长28.1%。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75126辆,民用船舶2444艘。全部公路里程2925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392公里。裕溪口现代煤炭配送中心改造和新建皖南邮政枢纽中心等物流工程开工建设。
        邮政电信。2003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000价)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全年发送信函1183万件,比上年增长2.6%。净增电话交换机17.81万门,总容量达到76.28万门;净增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11.43万户,总户数达到57.2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4.30万户;净增移动电话13.65万户,总户数达到44.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量首次超过住宅电话;净增数据通信用户3.8万户,总户数达到14.3万户,其中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4.1万户;中继光缆长度达到2059公里

    城市建设——城区建设
        城市建设。2003年,完成了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皖江城镇经济带规划、大砻坊地区控制性详规等15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滨江景观公园完成规划设计。城市电网改造开始实施,22万伏荆山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西气东输”芜湖燃气工程进展顺利。高教园区内纬五、纬六、经三等主要道路和九华山北路、营盘山路完成主体工程;弋江路、康复路等道路整治维修工程提前结束;工农路、长宁路等区管29条道路维修改造基本竣工;北京东路等市区18条道路人行道、42座公厕、6条道路路灯和5条道路绿化改造全面完成。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获得了国家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容管理进一步规范。年末,全市公交运营线路长度761.5公里,车辆718辆,拥有出租车3130辆。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72.5万吨,用水普及率100%。管道煤气供气总量2698万立方米,用气人口25.67万人;液化气家庭用量1.80万吨,用气人口40.18万人,城市气化率95.4%。居民用电3596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0%。年末绿化覆盖面积26.5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2平方米。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1.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65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年末,全市拥有国家二级环境监测站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68.33平方公里;12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43.48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5%;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8.7%,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8.6%。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2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城市绿化
        以力争建成山清水秀、综合环境一流的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快实施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程。加强对城乡山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和再造。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园林引入村镇,把花园引入社区,提高城乡森林覆盖率和市区绿化覆盖率。……

    社会事业——教育
        教育。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801所,在校学生 43.11万人,其中,高等院校8所,招收学生2.22万人,在校学生6.5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68万人和2.08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0.88万人;普通中学127所,在校学生13.38万人;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18所,在校学生0.98万人;小学396所,在校学生18.1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69%。新办民办学校3所。
        社会事业——科技
    科学技术。2003年,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和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60%以上企业开展信息化技术应用。有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科技产业计划,7个项目被批准为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科创中心三期工程基本建成,当年30家、累计96家企业进入中心孵化。留学人员芜湖创业园正式挂牌。年末,全市拥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6个;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个,企业技术中心15个,博士后工作站4家。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84项,其中省级及以上19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6项,其中省级及以上24项;引进、示范、推广各类科技成果42项。高新技术企业47家,其中省级及以上32家,当年新批8家;高新技术产品37项,其中省级及以上18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40件。奇瑞汽车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社会事业——文化
        文化。年末,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4个,市区图书馆藏书37.94万册;档案馆11个,向社会开放档案3.59万卷;广播电台1座,广播发射机1座;电视台4座,电视发射机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6.7%;完成8万户广电混合网升级改造工程。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2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16次,文艺团体演出71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21场次;创作节剧(节)目27个,其中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13个,电视文艺晚会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芜湖日报》发行量1036.8万份,并进行了全面改版。
        社会事业——卫生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诊所)170个,拥有病床6611张,卫生技术人员7458人,医生325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26个,拥有病床6328张,卫生技术人员6561人,医生2778人。市一院门诊综合楼、市中心血站新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社会事业——体育
        体育。2003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146枚,其中金牌50枚。向省级及以上专业队和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49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82%。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市级全民健身活动31次,参加人数3.5万人。体育彩票全年销售3700万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1280万元。承办了“鲁能杯”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芜湖站比赛、CBA全国篮球四强争霸赛、美国南北明星篮球对抗赛、全国射击男子手枪暨男子团体锦标赛等大型赛事。年末拥有各类体育场馆492座。

    百姓生活——居民消费
        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在住房、教育、汽车、通讯、家用电器、文化娱乐等升级型消费的拉动下,消费市场呈现回升之势。其中,市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5亿元,增长12.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4.7亿元,增长8.9%;餐饮业零售额11.8亿元,增长23.0%。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消费品交易市场137个,全年实现成交额73.20亿元;其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10个,实现成交额51.60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31家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9.52亿元,实现利润1.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9%和38.6%。
        百姓生活——物价水平
        市场价格。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5%,涨幅最大;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4.4%;居住类价格上涨1.1%;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等价格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城市商品零售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0.6%。
        百姓生活——居民收入
    据抽样调查,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27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75元,比上年增长4.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85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400元,比上年增长16.4%
        百姓生活——金融保险
        2003年,金融保险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5.1%。
        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84.01亿元,比年初增加65.0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09.62亿元,增加31.5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7.52亿元,增加25.8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3.71亿元,比年初增加51.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2亿元,增加24.7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7.28亿元,增加18.78亿元。4家证券机构全年业务收入0.25亿元;海螺水泥在香港股市再募得资金7438万美元;芜湖港储挂牌上市,鑫龙电器、华辰网业通过上市辅导期。
        保险。年末,全市共有人寿、财产保险公司9家,比上年新增1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34亿元,比上年增长47.2 %,其中,人身险5.63亿元,增长61.0%;财产险1.70亿元,增长14.6%。赔款支出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人身保险0.26亿元,下降31.7%;财产保险1.12亿元,增长40.9%。
        百姓生活——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3.13万人,离退休人员8.5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3.5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9.17万人。拥有各级职业介绍机构76个;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75万个,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41万人;职业培训2.4万人次,其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4万人次;再就业人数4.56万人,再就业率达69.2%;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4.48%。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81%。初步建立了社会救助体系,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单位75个,床位2043张,在院收养人数0.15万人;有4.86万城镇居民、1.13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行社会福利彩票1954万元,共筹集公益金684万元。制定出台了《芜湖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廉租房建设开始启动。
    [ 这个贴子最后由孔小龙在2005-2-15 1:54:35编辑过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祥龙)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752
      • 经验10861
      • 文章678
      • 注册2004-06-19
          2004年作为芜湖一家公司的顾问,我经常往返芜宁两地,遗憾的是2005年我的工作重心要略作调整,去芜湖的机会不多,因此在芜湖向很有才气的程华讨教的机会不多,因此,就此向程华提出邀请,方便时可以来南京我公司指导。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祥龙)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752
        • 经验10861
        • 文章678
        • 注册2004-06-19
            自然,虽然在我们宗亲网上发帖子者不等于作者,但卫东的“所以各位在转载时说明出处、原作者是非常重要的”的意见,同意!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祥龙)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752
          • 经验10861
          • 文章678
          • 注册2004-06-19
          新芜区:抢救发掘丰富的地名文化
          韩步华

              地名,是一种人地关系变化的特殊记录,一种可视与可悟的文化现象。地名始终处于动荡之中,更迭与更新、旋升与递进。它的变化,或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或与地理环境有涉。透过地名,可以看到民俗、民风、民情、民意,可以体会到社会变迁的艰涩,可以感受到人文与习惯的力量。芜湖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其地名变迁所体现出来的浓郁特色,大有开发挖掘的必要。本文通过对我市局部地区的地名文化考证,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人们来关注芜湖地名变迁,挖掘更为丰富的芜湖地名文化。

          ■社区地名文化的有心人
              关注地名的起源、演绎、内涵、成因等等要素,需要有心、并愿意去做一系列深入细致的收集与调研工作的人。
              新芜区政协主席邢昌海就是这样一位不辞繁冗的有心人。
          2002年新芜区政府与金华市金东区缔结为友好城区,时任区长丁祖荣送给邢昌海一本《金华市金东区村名史考》,并说:我们区也可以考虑出这样一本书。
              邢昌海读完该书,觉得新芜区的地名无论从人文景观、历史演变,还是群体规模、成因构成等方面,在皖江、甚至整个江南地区都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其丝毫不逊于金东区,如果投入发掘,和市政协“拾遗补缺”的要求也恰恰吻合。
              新芜区一直是我市经济、政治、卫生、教育和文体的中心城区,两千多年以来于双江汇合之处发展演变至今。一方面这里有着丰富的地名沉淀,另一方面,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并且还在朝着更快的方向发展,新地名不断地涌现出来,老地名也在迅速消失。因此,对现有社区地名进行梳理、探源和保护,对那些消失不久、却又有着丰富文化含量的地名进行文字复制与存留,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社区古地名和古建筑一样,一旦消失就不可复原,地名延续过程中的断裂虽说不会误国,却足以构成地域性人文史的遗憾。芜湖是我国著名古城,萌于春秋,盛于唐宋与明清,连绵两千多年,以发达的市井文化为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新芜区居其心脏,襟江带河,迎风唱诺。因此,探明新芜区社区地名起源,意义重大。
              去年4月,邢昌海在思考成熟之后向区委、区政府做了专题汇报,立即获批。防治“非典”告一段落,地名探源便正式启动,11月他们面向全社会征集境内地名故事,响应者众,有作家李幼谦、刘伯璜、教授胡炳生、新闻工作者沐昌根,等等,老同志们异口同声,对新芜区此举给予了高度赞扬。

          ■清末芜湖海关邮政
              我国著名邮政专家鲍训华老先生,社区地名探源撰稿人之一。他酷爱邮政研究,硕果累累,蜚声全国。此次加盟地名探源的写作,果然带来了一份鲜为人知的厚礼。
          为了弄清芜湖海关邮政的来龙去脉,他断断续续用了10多年的时间,海关邮政旧址正是他论证研究的内容之一。为此他去过测量队,找到了解放初期航拍的芜湖全境地形图,也去市建委查询过,更其翻遍了所有能够找得到的相关故纸。
              世界近代邮政有三大特点:由国家专营(信函业务由国家独占),供政府和公众使用;基本资费采用均一邮资制;国家发行邮票作为交付邮资凭证,由寄件人预付资费。符合这三大特点的芜湖海关邮政始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
              海关邮政是中国近代邮政的试办阶段,从1878年3月9日起至1896年,历时18年。1878年3月9日依据李鸿章总理衙门建议,由赫德(英国人,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主持,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五处海关,依照欧洲办法试办邮政。3月23日各海关的邮务处,陆续开始收寄华洋公众邮件,这也是中国近代邮政之始。到了1896年初,全国24处设有海关的地方,基本都已开办了海关邮局。
              1876年英国政府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议准在湖北宜昌、安徽芜湖……四处添开通商口岸,作为领事馆驻扎处”。1877年(清光绪三年)芜湖设立海关,北京总税务司派外国人员驻关监理。1877年4月1日芜湖海关挂牌开关,首任税务司为美国人吴德禄(F.E.woodruff)。1878年试办海关邮政时,各海关设立邮务处,芜湖海关当年就设立了邮务处,这便是芜湖近代邮政的启始。
              1878年11月23日,是芜湖海关试办邮政史上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操办我国海关邮政的德璀琳函芜湖海关税务司称:“1、将其他海关邮政处接收而转发的邮件在宁波、汉口、芜湖、九江加以分拣并转往他处。2、在宁波、汉口、芜湖、九江接收和转发的邮件应是公告里以及今后随时发请照办的备忘录内规定可予接受的收件”(见《清末天津海关邮政档案选编》第118页)。
              同日,德璀琳还在致芜湖海关税务司的第一号文件中称:“另包给贵关邮政处寄去下列邮票:5分银邮票40张,计1000枚,值关平银50两;3分银邮票50张,计1250枚,值关平银37.5两;1分银邮票25张,计625枚,值关平银6.25两;共值关平银93.75两。随附的‘邮票收据’应退回本关”(见《清末天津海关邮政档案选编》第119页)。德璀琳函中所称的“邮票”,即我国第一次发行的被习称为“大龙邮票”的邮票。
              上述德璀琳的两个致芜湖海关税务司的文件中都提到了“邮政处”,那么芜湖海关邮政处具体地址在哪里?这可是芜湖邮政史、集邮史、邮票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新芜区地名史上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鲍老经过反复甄别,去伪存真,认为1878年的芜湖海关邮政处最大可能是附设在海关(当时称“洋关”)内。距今120多年过去,世事沧桑,人事代谢,准确地指出其遗址已不太现实,因为当年芜湖海关设立仓促,办公用房是租用的民房,早已不复存在。在反复查阅地方史料、实地调查和校勘地界前提下,鲍老所确定的当年芜湖海关地域为:新芜区境内中江塔北、吉和广场南、吉和街西和沿江路东这片地界内,即在接官厅及职业高中(原芜湖六中)一带。
              结论由此产生:安徽近代邮政启始于芜湖,芜湖近代邮政发祥于新芜区。

          ■复制逝去了的街景
              新芜区从近代、及至改革开放前夕,变化较大的是沿长江路两侧的新兴工业区,老城区改造相对滞后,市井文化气息浓厚,走街串巷随处可见青砖黛瓦,飞檐小楼,还有月亮门、照壁、天井、青石路、瓦楞草……改革开放、尤其进入90年代以来,区境内大行建设,成批的古旧街巷被大路和高楼取代,现代气息以其不可遏止的强劲,覆盖全境。
              许多沿用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街巷之名,被建设热潮湮没了,只剩下一些极其微弱的符号信息存于老人的记忆里了。
              城区街巷,犹如人之血脉,地名探源,则一要理清现代城区交通的来龙去脉,二要力争运用文字复制出这些老街巷当年的情景。因为这些街巷的地名作为人文要素,既要在现实中接受改造与发展,也要在历史中归档存留,传于后世。
              街景复制,就是根据地名对应的老街巷的性质,运用文字进行精确描述。因此,对撰稿人的要求很高。过去,新芜区还没有过对老街巷较为完整的形象记载,即使有一些相关叙述,也都是只言片语、蛛丝马迹。所以,在消失了的街巷的质朴与当代都市的繁华之间,需要启动连缀工程。
              如:进宝街,表达直露,毫无掩饰的求财心理会令今人哑然失笑。然而,这个街名里却跃动着最朴素的求财心理,是这座古老城市早期市民世界观与生存观的一种外延性自述。全长不过225米,宽仅2.5米,青石条路面。解放前它的名声却很大,街面商店林立,屋檐参差交错,当时那种简陋的门户式的商业繁荣,和当今的大型超市相比,简直恍若隔世。这么生动的老街名,在新芜区、乃至全市都所剩无几,这次抢救式的整理与发掘,不仅为后人留下了鲜活久远的一笔,也使它超越了一般地名的狭义,有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又如:存在了近130年的沿河路,全长2609米,以“明城”长虹门(南门)为界,东边叫东河沿路,西边叫西河沿路,曾用名土地巷,建国初期称之上、中、下沿河街,1957年5月起命名为沿河路至今。该路是典型的地理路名,傍河而筑,分别于1950年、1956年、1965年和1981年经历了4次扩建,才有了今天的模样。这条路虽说没有消失,但今昔对比,变化巨大。昔日土地巷,女人江边浣衣,帆影片片,逢了汛期,便江水四溢成灾,市民苦不堪言。到了沿河街时期,土堤不断加高、加固,另一侧则老屋如舟楫,挂满了万国旗一般的衣物。而现在,沿河路已是新芜区和芜湖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车水马龙,市声喧闹。
          当然,地名探源过程中既要不薄老街,也要不废新路,如北京西路、长江南路、银湖南路等,也都进行了溯源回顾。

          ■回放与论证
              新芜区境内有多处名胜古迹,如坐落于赭山南麓广济寺,原名永清院、广济院,宋代更名为广济寺,古芜湖四大禅林中唯一的幸存者,迄今已有1350多年,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名探源当然要对这类名胜进行浓墨重彩的记载。与此同时,更大量的劳动,是对那些曾经存在过、对市民生活产生过影响、现又因种种原因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了的地名景物进行回放式的记录。
              如:大观园,它既不是名胜,也不是古迹,可它存在时确确实实对这座城市的居民有过广泛影响,以到“大观园泡了把澡”引以为荣的芜湖人大有人在。大观园最辉煌的时期也不过只是二层小楼的规模,外表破旧,内里条件也很一般。它在特定年代里,却是这座城市高级消费的象征,且独领潮流数十年,芜湖当今所有大型休闲中心无论从规模还是服务项目、质量,都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大观园,但却没有谁能够获得它曾经有过的名声,这就是它走进地名史的过硬理由,是这座曾以小市民为人居主体城市的一个缩影。
              如:法华庵,另一道逝去了的风景,有厢房12间,为方便外地香客住宿,庵堂里供有观音、如来,由5个尼姑管理。有关资料表明,清末时期的芜湖共有寺庙庵堂95座,其中庵堂就有60座。这些庵堂又与当时的商业兴盛分不开,是本市佛教史上的一大特色。因此,法华庵走进文献,意在让读者透过袅袅香火,可见旧时江城人精神状态的一角。
              新芜区地名办还特别强调,地名探源要与我市创建全国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相结合,注意发掘旅游资源,对那些与地名有关的美好传说与神话进行精加工,赋予新的生命力和美学意义。
              如:东临芜宁铁路,南近轮渡铁路的化鱼山,就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说是化鱼山由一条巨大的化鱼精所变,双眼就是汀棠公园里的两座小岛,台洲岛和珊瑚枕。很多年前,当地百姓担心化鱼精越长越大,构成危害,便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提出在水汫(地名)建造一座小桥,那里是化鱼精的鳃,被卡住之后,化鱼精就不再长大了。化鱼山坐落在棠村自然村,棠村也有一个关于海棠仙子的传说。这些传说的特点都是寄托美好,激浊扬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乐观。
              除此,还有李淳风墓和中江塔等。古为今用,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将来也可为这些景点的改造提供资料借鉴。

          ■记录和诠释辉煌
              地名探源,厚古薄今与薄古厚今同样有害,因为现在是过去的延续与发展,过去是现在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收集整理过程中,对现代地名也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些年新芜区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新地名的形象与内容要素,如汀棠公园和凤凰美食街,一方面是建设成果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经济与文化同步前进的例证。
              如:凤凰美食街,它既是一条商业街,也是一个新地名,且具有形象意义。地名探源对它就不能只限于成果性的总结,还要对其文化含量进行提炼,它的起因固然离不开凤凰山主体,但它更多方面是为了迎合国人祈求吉祥的习惯心理。凤凰是传说中的鸟,关于凤凰山却有两个传说。之一是说一个小青年被自己亲哥哥赶出了家门,来到这座小小荒山,栽下一棵梧桐树,引来了一只凤凰,无名荒山由此得名。之二是说乾隆下江南时,曾在这里过了一夜,夜里梦见了凤凰鸣啭,遂赐名凤凰山。二者相比,前者更贴近凤凰美食街的利民本质,后者过于牵强,因此撰写该街地名时不予认定。
              如:汀棠公园,由女作家李幼谦采写,这座全国第一座由农民自己集资建造起来的公园尽管近些年落伍了,但它曾经的辉煌却不容抹杀。广大市民普遍对这座公园的未来寄予着希望,写它的难度是一不能抱守过去不放,二不便盲目虚构未来。落伍的原因很复杂,再现辉煌也决非易事。新芜区对它的改造规划设计方案一改再改,就是为了寻求最佳途径,以便投资者、产权人和市民三赢。作为新芜区乃至全市最著名的风景区,汀棠公园的意义在于传世和重放异彩,因此要求作者侧重对它进行游记式的描写,增强可读感。
              由此可见,地名里既有建设成果的辉煌,也有难以言喻的尴尬。

          ■最后的冲刺
              目前,社区地名探源已进入编撰阶段。为了出精品,制作成为横向经济往来过程中的文化礼品,该区区委书记李金华、区长陈家本等领导,都对封面的装帧设计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了宝贵意见。他们要求装帧要大方、朴实,要有文化含量。还提出要突出人文色彩,提高品位,有客从远方来,这本社区地名探源要“拿得出手”,要让客人“看得上眼”,并能够“记住一点东西,留下一些印象”。
              为了确保质量,邢昌海多次亲自召集召开了有关撰稿工作会议,听取专家建议,所有采用的稿件,均进行了反复修改。由于该书容量有限,无法容纳所有的地名,为了妥善解决这一矛盾,他们根据李金华的指示,将所有收集得到的地名统一编成附录,以备查考。
          至截稿之日,该书封面已经定稿,彩色插页也正在拍摄之中。该区地名办透露,他们正全力进行文字润色,一俟完成,立即付梓,力争年内9月左右出书。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祥龙)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
            • 经验59
            • 文章10
            • 注册2005-02-03
            感谢孔小龙
            孔小龙的回复很认真,体现了孔家传人的严谨与谦逊。
            任何成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孔小龙对芜湖的关注令我感动,我代表土著的芜湖人向你致敬。
            我家先生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们到南京的机会也很多,希望和孔小龙交朋友。
            我成功制造了芜湖大清监狱这个概念,完整诠释了芜湖的近代建筑,使芜湖文物旅游风生水起。
            用创造奇迹的手段创造奇迹,我希望能够助推孔小龙的事业,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吗?
            程云云 中国民主建国会芜湖市委员会商供支部 wuhuchengyunyun@sohu.com
            芜湖有座大清监狱在水边的、徽派的、建制的芜湖古城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752
              • 经验10861
              • 文章678
              • 注册2004-06-19
                  谢谢程华。
                  我今年主要在淮北市协助安徽天象集团开发运作一些地产和文化旅游项目。我的邮箱是xiaolongkkk@vip.sina.com,或xiaolong@kong.org.cn。
                  很佩服你“成功制造了芜湖大清监狱这个概念,完整诠释了芜湖的近代建筑,使芜湖文物旅游风生水起”!而“用创造奇迹的手段创造奇迹”,好!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祥龙)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
                • 经验59
                • 文章10
                • 注册2005-02-03
                目前我在整理芜湖铁画,有空一定和孔兄好好切磋。
                希望孔兄到芜湖市政府网站助推“程华”,你可以在政府网站市民心声按照作者搜索,或者将下面的网址完整复制到你的地址栏:
                http://www.wuhu.gov.cn/bbt/smxs6.asp?key=程华
                也请孔兄关注芜人在线www.wuhu553.com
                如果你搜索“大清监狱”“芜湖古城”“近代建筑”“程云云”等就能看到芜湖文物的反响。
                芜湖有座大清监狱在水边的、徽派的、建制的芜湖古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