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B]孔子像不该有标准[/B][B][/B] [/ALIGN][ALIGN=center][B]陈明[/B][B][/B] [/ALIGN][ALIGN=center]华夏时报· 华夏网 2006-6-14
本报记者周怀宗报道[SIZE=3]“[/SIZE]为什么要叫标准像呢,这既不是儒家的作风,也不是文化应该有的态度,我觉得更像一种官加商的操作方法。[SIZE=3]”[/SIZE]昨天,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所的陈明博士说。
[PP] [B]这不是儒学的作风[/B]
陈明说:[SIZE=3]“[/SIZE]他们发布的那个标准像我在网上看到了,其实没什么,似曾相识,也就是说不离谱。我们几千年虽然一直没有标准像,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孔子,但总体上来说,这个像做的还是比较大众化的,可以让人接受。[SIZE=3]”
[/SIZE] 陈明认为最不能让他认同的是[SIZE=3]“[/SIZE]标准[SIZE=3]”[/SIZE]这个词。他说:[SIZE=3]“[/SIZE]你做一个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孔子像,推广给大家使用,这没什么,是很好的事情,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叫标准像呢?它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个词似乎暗含着发布机构对于儒学文化、对于社会大众拥有某种权力,这个像对于其他像更好或更权威、而社会各界对于它则必须认可和接受。这种做派既不儒家也不文化,而更接近官加商。儒家这么多年,就是在独尊儒术的时代也没有做过标准像,现在反倒要做标准像来让大家接受,这哪里是儒家的作风。而且,文化向来是多元的,你做一个孔子像,说它是标准的,也就是说别的都不标准了,这是什么道理?[SIZE=3]”[/SIZE]
[PP] [B]孔子应该更威严[/B]
对于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形象,陈明说:[SIZE=3]“[/SIZE]我作为一个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对孔子自然有我的认识,但纯粹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个像本身很文气,也很人性化,就如邻家大爷。这样有长处,但从偶像的角度来说,缺少神性或神圣性,就是易亲而不易敬,崇拜之心和敬畏之感也就不易产生,相应的愿望和体验就无法满足。[SIZE=3]”
[/SIZE] 陈明认为他心目中的孔子形象更加威严:[SIZE=3]“[/SIZE]在我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个纯粹的老师,应该是[SIZE=3]‘[/SIZE]望之俨然[SIZE=3]’[/SIZE]的,这个孔子像太温和了,没有威严感。[SIZE=3]”
[/SIZE] 陈明最后说:[SIZE=3]“[/SIZE]其实这个孔子像给人的感觉怎么样并无所谓,孔子本来就没有像,谁知道他长的什么样呢?如果你能成为标准,那么说明这里面有很多不合理的重要问题。另外一方面,如果实际上不能成为标准[SIZE=3]([/SIZE]百分百不可能[SIZE=3])[/SIZE],那又何必如此自我炒作、自讨没趣呢?[SIZE=3]”[/SIZE][/ALIGN][ALIGN=left] [/AL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