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P] 稿源:《齐鲁周刊》 撰稿:吴永强 [/P][P] [/P][P]对于全世界几百万孔氏家族成员而言,曲阜无疑是他们心中独一无二的“圣城”。几千年来,作为实际意义上文化“副都”的曲阜和“第一家族”紧密相连,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今,随着孔子地位的提升,孔氏家族和曲阜再次进入主流话语,而他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使命则早已不同。[/P][P] [/P]孔氏家族以不断繁衍的人数和无与伦比的血统深刻影响着这座小城[P]
      26岁的孔繁文200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主要职业是孔府的导游,闲时帮母亲照看孔府门前的摊位,一月差不多有近一千元的收入。“感觉他离我很近,也很远。”提起祖宗孔子,孔繁文说。接过他递过来的名片,记者看到上面印有“孔子七十四代孙”字样。[/P][P]
      “现在妻子正怀孕,等以后孩子大点儿我可能会出去闯闯。”孔繁文对于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但他有自己的顾虑,“祖先不是说‘父母在,不远游’吗?”[/P][P]
      孔子不会想到,几千年后他的子孙人数会如此庞大,并且他还为众多后嗣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饭碗。在曲阜,有句俗语叫“无孔不成席,无孔不成村”,整个曲阜总人口在60万左右,孔姓族人大约15万。几千年来,孔氏家族以不断繁衍的人数和无与伦比的血统深刻影响着这座小城。[/P][P]
      “孔姓是曲阜的主要社会力量,受传统教育深一些。从春节贴的对联上你能很容易看出与别家的不同,一看就是诗书人家,”讲到孔氏族人的诸多风俗,曲阜孔子后裔联谊会办公室主任孔德铭说,“族人们见了面问多大,不是问年龄,而是问多少代,该喊什么称呼就得喊什么称呼,尤其是拜年的时候,经常会有老头叫小孩爷爷的,不能乱了规矩。”67岁的普通农民孔宪春更是直截了当地说:“乱了辈分,那不成畜类了吗?”[/P][P]
      孔宪春告诉记者,孔氏族人为避讳二世祖孔鲤,过年不吃鲤鱼,改鲤鱼名为红鱼。[/P][P]
      颜庙街一孔姓人家,孙女第二天要考公务员,奶奶专门给包了饺子,“起脚的饺子落脚的面”,以此祈愿。虽然孔氏家族早已不再享有特权,但很多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还保留着,特别是这些旧城小街巷里。[/P][P]
      在曲阜,孔子被神化了,而他的直系后代也被圣化了。衍圣公府(即孔府)历经三十二代主人,中国江山多次易手,而这一府第从未改姓。至于孔林,则是世界上延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3800亩,垣墙周长14.5里,自从孔子殁后葬于此,这里就成了孔氏家族的专用墓地。[/P][P]
      孔林里埋葬了子思、孔尚任等著名后嗣,也安眠着数十位衍圣公,更埋葬着十万多普通孔氏后人。孔德铭向记者介绍,目前孔林还可以葬人,过去有一个区域划分,目前以曲阜孔氏为主,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不能有新式坟墓,要合乎尺寸、规格,花费200-400元土地使用费,就可顺利入葬孔林,不过也有两种人除外:触犯族规的不肖子孙和触犯朝廷、国家法律的犯人。[/P][P]
      孔林中经常会见到有人下葬,风雨潇潇中,但听几声嚎啕,一抔黄土。孔氏族人就用这样的方式安葬于先人之侧,也安享着先人留下的最后一块土地。每年清明,适逢轰轰烈烈的春季祭孔,孔宪春都会去给祖先上坟,“只是给自己爹娘或者近亲烧纸,别人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孔宪春告诉记者,“再过些年,我也得给自己在这里找块地儿。”[/P]
      
    如今,社会地位的高低并不仅仅依赖于血统的优劣,官位高的在孔氏精英里自然列前茅,其次是大学教授和企业家[P]
      公元8年,儒生梅福上书朝廷,指出只有曲阜有孔庙,但孔子的后裔仍然是平民,没有免除赋税的特权:“今仲尼之庙不出阙里(曲阜),孔氏子孙不免编户。以圣人而歆匹夫之祀,非皇天之意也。”29年之后,东汉朝廷开始以国家名义祭祀孔子,曲阜孔家的一些人逐渐发达。
     [/P][P]
      人们神话般地相信,从祖先以降,代代长子连成的血系之线至今没有中断过,“中断然后寻访”模式是基于这种观念核心的,五代时期“孔末乱孔”的故事尤其体现了这个观念。这个故事更核心的价值观在于,它给曲阜的主人被官方赋予的权力提供了让人信服的族权依据。[/P][P]
      距衍圣公支系的远近长期成为划分孔氏族内等级的标准,除去官方的认可和贵族的徽号外,历来的政府还赐给了衍圣公及其近亲丰厚的地产、可观的薪俸、昂贵的赏赐、世袭的佣工,并免去他们的赋税。而更为庞大的普通孔氏族人则与一般百姓无异。[/P][P]
      但是在传统宗族制瓦解的今天,事情早已经发生了变化,社会地位的高低并不仅仅依赖于血统的优劣,经过“文革”冲击,曲阜的孔子家族仅剩下极少数近支,还散落在世界各地,现在几个长者在政府担任一些职务,俨然类似于先前的“长老”,主持家祭和公祭。[/P][P]
      如今,官位高的在孔氏精英里自然列前茅,其次是大学教授和企业家。孔子世家谱研究中心提供的曲阜孔氏精英谱上,大部分人在政府机关、企业。“近年来曲阜的文物局长都姓孔,这对宣传曲阜很有利,尤其是到了日本,姓孔的人会受到优待。谁当了文物局长,谁就是世界孔庙协会名誉会长。”曾担任曲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夏祥敬向记者提到孔祥林,“他担任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将近20年,后来又是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副厅级,是近年来曲阜孔氏比较有名的代表了。”而孔祥林出生在泗水县农村,并不是孔子嫡传近支后代。[/P][P]
      1976年,孔祥林刚刚参加工作来到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孔府、孔庙里的“批林批孔”展览,在大殿里展出“孔子罪恶的一生”、“万恶生人家”等主题,吸引了历史上最多的旅游大军,当时各大厂矿企业一卡车一卡车地带人来参观。[/P][P]
      世事沧桑,随着曲阜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有些出租车司机为了生意方便,改称自己姓孔。这种改姓现象,有似于历史上很多他族改姓孔一样,有同样的利益考量。只是在古代,是由于孔姓族人享受免徭役、兵役的特权,而现在,是便于招徕生意,还可以用“孔子后代”的名义来向顾客担保诚信。[/P]
      
    “我来做我的祖先做过的事情:储君受什么教育,我的孩子也应该受什么教育”[P]
      夏祥敬记得1984年,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担任名誉会长的孔子基金会在曲阜成立,“实际上就是给孔子拨乱反正。”那一年,曲阜开始举办“孔子诞辰故里游”,准备祭祀孔子,一切都准备好了,但上面来了人,说不让祭。经过多方努力,“文革”后的第一次祭孔最终以“文化表演”的形式得以进行。[/P][P]
      “谁也不敢磕头,孔氏家族的人也不能磕,只能鞠躬,曲师大艺术系的人搞了个小孔子乐舞就算祭祀孔子了。”夏祥敬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到了第二年,家族内部的人就可以磕头了,但是外人还是鞠躬。”[/P][P]
      “如今在曲阜文化团有一帮人排练孔子舞,专门负责表演祭孔仪式。平时来了外国总统等外宾要看祭孔,拉出来就可以演。”夏祥敬说。[/P][P]
      2004年首次由民间祭祀改为政府公祭,负责人小心翼翼,一度推托了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要求,直到中央领导批示必须直播,并作为国庆献礼,才由曲阜市长念祭文。2005年,以曲阜孔庙为中心,全球十几个城市联合祭孔,由清制改明制。2006年和台湾联合祭孔,2007年升格为省长念祭文。[/P][P]
      从1995年开始,孔德班一直担任祭孔大典的主祭,这不单是因为在大陆的孔子后人中,孔德班是孔子77代嫡孙“衍圣公”孔德成的第三层近支,在“宗系”上是最接近孔德成的人,还因为他的身份是曲阜市政协副主席,让他能代表孔氏后人、民间及官方。[/P][P]
      “曲阜孔家保存的仪式材料强调岁时祭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景军教授说,“曲阜的‘孔子诞辰庆典’是相当晚近的文化发明,特别是它来自于民国政权试图将自己同以前的帝国统治区分开的努力。”正像几千年来形象随时变化的孔子一样,祭孔的方式也在不断“与世界接轨”。[/P][P]
      在曲阜,从大街小巷到茶楼酒肆,从政府部门到普通人家,孔子的身影无处不在。这些文化的物质形态,又直接转化为商业存在。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刘续兵说,光2006年,国内就有550万人次、境外有22万人次到曲阜来旅游。曲阜旅游的门票收入是1.2亿元,而旅游总收入是17亿元。[/P][P]
      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孔氏后人返回曲阜祭祖,而曲阜当地孔氏后人也开始从祖先身上寻找文化基因。曲阜实验小学语文老师孔为峰免费开办“国学启蒙班”,教授孩子读经。[/P][P]
      “古代的孔氏子弟都是像皇子一样教导的,储君受什么教育,我的孩子也应该受什么教育。很多地方的父母都让孩子从小唱歌跳舞,在古代那绝不是高贵的教养。”孔为峰的自我定位很高,“我来做我的祖先做过的事情。”[/P]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