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郾城孔庄

0楼
郾城龙城镇孔庄,不是城关
1楼
鲁山派二支63代有一支人遷居郾城已十几代人,就近分布是各支派的规律。你要提供此村最早的祖先的名讳和代次及相关传说才可进行考证。
2楼
太爷爷好像叫孔宪文,爷爷叫孔庆科,帮忙查一下好吗?感谢了
3楼
再提供点线索:[P][LINE-HEIGHT=18px][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位于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的化身台寺,是漯河市一处有名的佛教胜地,虽几经战火,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因为孔圣人曾经在此讲学而留下了灵气。[/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
[LINE-HEIGHT=18px][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      公元前496年,各诸侯国纷纷争雄称霸,孔子感觉自己“恢复礼乐制度”的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生涯,其间颠沛流离、四处碰壁。然而,在郾城,他和弟子们却受到热情接待,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
[LINE-HEIGHT=18px][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      [/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
[LINE-HEIGHT=18px][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      公元前491年,孔子在从蔡至陈的途中,突然听到楚国不再重用自己的消息,他百感交集,既不愿无功而返,又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正当他左右为难的时候,他发现郾城西8公里处的一所私塾办的不错。此时此刻,这对于自三十岁开始授徒讲学,打破“学在官府”、创设私学的孔子来说,不亚于冬雪里发现一处新绿,他对这座私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向当地人打听,原来办私塾的地方叫化身台。说起这个化身台,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有一对夫妻,结婚不满三日,丈夫就应征去边关服役,从此便杳无音信,其妻思夫心切,每日抱石垫于脚下,以望夫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垫脚的石头垒成了高台,而她也从青丝少女变成了白发老妪,丈夫仍然没有回来,思念、痛苦的她最终绝望而死,从此这里就叫望夫台,也叫化身台。再回来,秀才们便在这里办起了私塾。听了这个故事,一向推崇礼教的孔子被这个节妇的精神所感动,毅然决定留下来传道讲学,希望在此宣扬自己的思想,实现政治抱负。而一向淳朴尚学的郾城名士听说孔子及几位高徒到了这里,也纷纷热情邀请他们到私塾里讲学。[/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

[LINE-HEIGHT=18px][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      孔子开始讲课了,大家听的都很认真,一天,子路问如何管理政事,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个当地的落榜秀才向他请教治学的方法,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来听他讲学的还有商人和士绅,他便告诉大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
[LINE-HEIGHT=18px][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孔子讲的很认真,大家听的也很专心,他的许多“学而”、“为政”的名句和做人的道理都是在这里讲授的。由于他讲的深入浅出,既有治国的策略又有治学的方法,所以,方圆百余里的读书人都争相来听他讲学,以至于把从私塾到县城15里之内的客店都住满了,因此,私塾东面的村子后来便改名为十五里店村,一直沿用至今。孔子在这里讲学百日走后,有几个姓孔的学生不忍离开,就在私塾里整理孔子讲过的知识,同时教授学生,后来他们便在这里娶妻生子繁衍后代,这就是现在化身台寺南1公里的孔庄。[/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P]
4楼
你们村有家谱吗?如果历史上没入过总谱只能靠支谱和总谱的关系考证。再有你村的传说即孔村的祖先和孔子是同时代的几个人???总之你应先找到你村的支谱,才能往上查找关系。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