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即便从孔子算起也是全世界最悠久的世系。 
 
在中国没有任何事物能比孔子更能代表东方传统和中华文明。这一家族,在中国,除秦以外,几乎任何朝代都受到尊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 
 
侵入中国的野蛮民族,由于接触到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开始变得驯服,和缓。 
 
这一点从蒙古人的发展中可以清晰地看的出来。蒙古人是世界上最残暴的征服者,但在接触了中华文明之后,其残暴开始变得和缓。其中最突出的是耶律楚材在和缓蒙古人的暴虐和对汉族人的屠杀上发挥了非常最要的作用。 
 
中国历代统治者依靠武力、欺骗,屠杀争夺政权,其原因在在于权力本身固有的残酷性。与儒家思想没有关系。 
 
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对于驯化暴虐的**皇帝,减少人民的痛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可以从秦朝的暴虐,以及汉朝的皇祚久长上也能看得出来。 
 
有很多人将权力本身的暴力性质和残酷性归咎为儒家思想,是错误的。 
 
中华文明无法回避孔子。离开了孔子,中国的古代文明将是一片空白。 
 
 
孔子世系是中华文明悠久,而且连续的最生动的代表。 
 
实在是中华民族求之不得宝贵遗产。 
 
 
世系  
 
- 卌七世祖 黃帝軒轅氏  
 
-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囂)  
 
- 卌五世祖 蟜極  
 
- 卌四世祖 帝嚳高辛氏  
 
- 卌三世祖 契  
 
- 卌二世祖 昭明  
 
- 卌一世祖 相土  
 
- 四十世祖 昌若  
 
- 卅九世祖 曹圉  
 
- 卅八世祖 冥  
 
-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恆  
 
- 卅六世祖 上甲微  
 
- 卅五世祖 報乙  
 
- 卅四世祖 報丙  
 
- 卅三世祖 報丁  
 
- 卅二世祖 主壬  
 
- 卅一世祖 主癸  
 
 
 
- 三十世祖 商王成湯(太乙)  
 
-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亶甲  
-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 廿一世祖 商王陽甲 商王盤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 十九世祖 商王廩辛  
-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紂) 微子 微仲衍  
- 十三世祖 宋公稽  
-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 十一世祖 宋湣公共  
 
 
- 十世祖 弗父何  
 
- 九世祖 宋父周  
 
- 八世祖 世子勝  
 
- 七世祖 正考父  
 
- 六世祖 孔父嘉  
 
- 五世祖 木金父  
 
- 高祖  祁父  
 
- 曾祖   防叔  
 
- 祖父  伯夏  
 
 
 
- 父  叔梁紇  
 
 
 
 
- 孔子  
 
- 子 孔鯉  
 
- 孫 孔伋  
 
- 曾孫 孔白  
 
- 玄孫 孔求  
 
- 六代孫 孔箕  
 
- 七代孫 孔穿  
 
- 八代孫 孔謙  
 
 
 
- 九代孫 孔鮒、孔樹、孔騰,漢高祖劉邦封孔騰為“奉祀君”  
 
- 十代孫 孔忠  
 
- 十一代孫 孔武  
 
- 十二代孫 孔延年  
 
- 十三代孫 孔霸,漢元帝封為“褒成侯”,賜食邑八百戶。  
 
- 十四代孫 孔福,漢成帝綏和元年封為“殷紹嘉侯”  
 
- 十五代孫 孔房,褒成侯  
 
- 十六代孫 孔均,褒成侯  
 
- 十七代孫 孔志,褒成侯  
 
- 十八代孫 孔損,褒亭侯  
 
- 十九代孫 孔曜,奉聖亭侯  
 
- 二十代孫 孔完、孔讚,褒成侯  
 
- 二十一代孫 孔羨,宗聖侯  
 
- 二十二代孫 孔震,奉聖亭侯  
 
- 二十三代孫 孔嶷,奉聖亭侯  
 
- 二十四代孫 孔撫,奉聖亭侯  
 
- 二十五代孫 孔懿,奉聖亭侯  
 
- 二十六代孫 孔鮮,奉聖亭侯  
 
- 二十七代孫 孔乘,崇聖大夫  
 
- 二十八代孫 孔靈珍,崇聖侯  
 
- 二十九代孫 孔文泰,崇聖侯  
 
- 三十代孫 孔渠,崇聖侯  
 
- 三十一代孫 孔長孫,恭聖侯  
 
- 三十二代孫 孔嗣悊,紹聖侯  
 
- 三十三代孫 孔德倫,褒聖侯  
 
- 三十四代孫 孔崇基,褒聖侯  
 
- 三十五代孫 孔璲之,褒聖侯、文宣王兼兗州長史  
 
- 三十六代孫 孔萱,文宣公  
 
- 三十七代孫 孔齊卿,文宣公  
 
- 三十八代孫 孔惟晊,文宣公  
 
- 三十九代孫 孔策,文宣公  
 
- 四十代孫 孔振,文宣公  
 
- 四十一代孫 孔昭儉,文宣公  
 
- 四十二代孫 孔光嗣,泗水主簿  
 
- 四十三代孫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 四十四代孫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贊善大夫  
 
- 四十五代孫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歷代衍聖公 
 
- 第46代衍聖公 孔聖佑,文宣公兼知縣事、孔宗願,宋仁宗改稱孔子嫡長孫為衍聖公,  
 
- 第47代衍聖公 孔若蒙  
 
- 第48代衍聖公 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 第49代衍聖公 孔璠、  孔玠(南宗)  
 
- 第50代衍聖公 孔拂、孔摠、孔晉、孔拯  
 
- 第51代衍聖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元措、孔元紘。孔文遠(南宗)  
 
- 第52代衍聖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萬春、 
 
- 第53代衍聖公 孔浣、孔治、孔貞、孔洙(南宗)  
 
- 第54代衍聖公 孔思晦、孔思誠、                
 
- 第55代衍聖公 孔克堅。                        
 
- 第56代衍聖公 孔希學。                      
 
- 第57代衍聖公 孔訥。                           
 
- 第58代衍聖公 孔公鑒。                          
 
- 第59代衍聖公 孔彥縉、         
 
- 第60代衍聖公 孔承慶、         
 
- 第61代衍聖公 孔宏緒、孔宏泰(字永實) 
 
- 第62代衍聖公 孔聞韶)         
 
- 第63代衍聖公 孔貞幹、孔贞宁  
 
- 第64代衍聖公 孔尚賢、                
 
- 第65代衍聖公 孔衍植、         
 
- 第66代衍聖公 孔興燮          
 
- 第67代衍聖公 孔毓圻、 
 
- 第68代衍聖公 孔傳鐸、 
 
- 第69代衍聖公 孔繼濩、 
 
- 第70代衍聖公 孔廣棨)、 
 
- 第71代衍聖公 孔昭煥)、 
 
- 第72代衍聖公 孔憲培、 
 
- 第73代衍聖公 孔慶鎔、 
 
- 第74代衍聖公 孔繁灝、 
 
- 第75代衍聖公 孔祥珂 
 
- 第76代衍聖公 孔令貽(字谷孫),1877年(光緒三年)5歲時承襲衍聖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於北京太僕寺街衍聖公府。  
 
 
- 第77代衍聖公 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 
 
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總統明令,承襲衍聖公爵位。1935年,國民政府改封號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孫家鼐孫女孫琪芳女士。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孔德成隨中華民國遷往臺灣,復建臺北家廟,歷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兼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開設商周青銅彝器、三禮綜合研究、金文等課程。 
 
長女維鄂,子維益(卒)、維寧, 
 
長孫垂長。  
 
曾孫佑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