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荣誉会员
    • 积分360
    • 经验2302
    • 文章259
    • 注册2004-12-30
    读本十 如何成为儒家学子
     


     

    发自内心热爱和平与和谐的朋友都是儒文化的信奉者。因为他们是按照人类的本性生活的,没有被物欲迷惑住心窍,是人类优秀的成员。如果进一步潜心学习儒家文化,就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担负更大的使命。需要尽全力维护和宣传人类的善性良知,让他发扬光大,造福世界。这是和谐生命的两个阶段:处于第一阶段的是儒文化信爱者,处于第二阶段是儒家学子。信爱者遵守的是儒家文化的大原则——和谐!遵守和谐大原则,一生都会是幸福的。处事时内心有和谐的态度,言行力求达到和谐的效果,永远不会悔恨。要成为一名儒家学子,需要系统学习儒学,遵照先师的嘱托,不仅修身,明明德,而且要努力传道,力争去“作新民”,即带领整个社会来建设和谐文化,改变人类落后愚昧的命运,实现永久的和平与美好。


    成为一名儒文化信仰者并不难,热爱民族传统的朋友都是拥有和谐精神的。只要守住真正的自我,努力扩充良知,不让功名利禄迷惑了自己的善心,发自内心去做事待人就可以了,这就是在传承儒文化精神。做事不违背和谐与道义,即使未读过儒学经典仍然是儒家的同路人。身在国外,从来没有学习过中国文化,只要懂得和谐的价值,不违背做人的根本,就是和儒家走的同一条道路,也是真正的“同道”。


    在坚守和谐精神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就能成为儒家学子。简单地说,儒家学子就是自觉修习儒学的和谐文化热爱者。儒家主张有教无类,所以无民族、种族、国籍、阶层的限制。只要自觉尊从儒学的规范,都可以成为儒家学子。这种修习是基于内心对和谐文化的热爱和信仰,不是为了名利。假如为了名和利,即使儒学知识掌握得非常熟练也是枉然。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求学过程中要遵守儒家的原则,有正确的学习路径。在实践过程中能为儒学增添荣誉,不为她摸黑。这才是儒家学子。

    儒学是人类和谐精神及华夏民族传统的结晶,是炎黄儿女情感的纽带,代表了民族的根本利益。所以,能否称为儒家学子,最后要看其在民族历史上的作为。有益于民族的才是真儒士,无益,甚至有损的则必定不是。其他的学识地位等因素都不能成为最终的标准。即使有人一生贫困,默默无闻,只要心中真爱儒学,说过一句对民族有益的话,做过一件对民族有益的事,也是无愧于儒学的。

    一名真爱传统的人,自从内心的向往和师长的引导使他付诸实践,去学习和力行,儒家之路就在生命中展开了。直到他将自己融于大道之中,成为一名学识丰富德行高洁的儒门学者,进而以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和感召世人,留名史册。曾子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儒学之路只有中断没有终结。身为儒家学子,必须随时准备为真理去献身,准备好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儒学是崇高的信仰,是民族的文化命脉所在,需要全身心遵循,绝不能看作是用来谋食或装点门面的道具。只有把儒学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加珍贵的人才有资格称为儒士。

    儒家学子为的是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只有民众认可的人才是儒士。但是现代社会中,由于外来势力的破坏,儒学长期被社会所误解,儒士的新形象又尚未被广泛了解。退一步说则是首先要得到同道们的认同。儒家同道首先来自于师承。现代儒家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先生,他们有许多弟子传人,多数生活在港台海外,担负着继承弘扬民族传统的重任。大陆也有他们的传人,但在西化思想之下长期不为人所知。比如山东的“洙泗学人”。当年梁先生的弟子高赞非校长来到先师故乡办学,用儒家的高尚人格带动了许多真心向往儒学的人,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一直下默默从事着研究继承工作,成果丰硕。民间有很多这样的同道。还有诗礼传家的传统艺术家、寄情经典的民间教育家,这些人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另外是来自长期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圈。比如从事文学,中国历史,思想史,哲学史等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被传统文化所感染,最终热爱上了儒学,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奔走着。最著名的有我们所熟知的罗,蒋,康等先生,他们在选择儒学前都已是学有所成的思想精英。

    还有一些被传统文化之美所吸引的年轻人,在“文化热”中感受到了儒学的醇和与崇高,心灵被震撼,在多元思潮中做比较,最后选择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故土之情在心中萌动,从此成为了儒门同道。

    要得到同道们的认可,首先是德行必须符合儒家的基本要求。同时对民族经典,首先是《四书》要了解领会,还有一个更重要条件是要有儒者的志向,有为大同社会去奋斗的准备。品行、学识、志向,这是成为一名当代儒士的条件。有良好的品行,同道们才乐于与之交流,并且喜爱和敬重他们,坦诚地接纳为执友。熟读《四书》,领会基本的义理,能够进行思想交流,有了共同的语言;具备正确的志向,勇于承担儒家使命,才能和同道们携手同行。

    和谐的品德首重在仁爱。仁爱的社会活动中具体体现在“恭、宽、信、敏、惠。”这五种美德嘉行。《论语》中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恭”是指为要人恭敬,不傲慢,不目中无人;“宽”是指待人宽容、宽和,这样才可以使人亲近;“信”是指做人做事一定要讲信守诚,有“信”才能获取同道的信任;“敏”是思维敏捷,处事勤敏,不懈怠,不迟钝。“敏”能使复兴事业走向成功;“惠”是厚待于人,为人不刻薄,为人慈惠可使朋友们乐与之合作共事,以成就大业。儒家学者之间道义为上,“周而不比”。“周”是亲和;“比”是勾结。 儒门同道间善于密切合作,但不会象小人那样相互勾结以某私。这些为社会有益的品德是相互评价与接受的准则。

    儒学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精湛严密的哲理体系,都能体现在经典中。读经是儒者的“功课”,也是修身的法门,不读经会遗憾终生。首先要熟读的是《四书》,要尽量领会其微言大义。由于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生计艰辛,能够抽出时间从事系统的经典学习实是太难能可贵。对于很多朋友来说,中年能遍读经典是一种奢望。其实真正掌握住任何一部经典都足以有一翻作为。《五经》以及其他重要儒家著作的研读可以放在《四书》之后渐次进行。

    作为能否成为儒家学子的关键条件之一,志向确立说明我们真心投入了,投入到民族复兴大业之中。从此终身寻求无怨无悔。志向可以使我们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会自然而然地以儒家学子自居,很从容地称自己为儒士,内心感到神圣和自豪。一经选择了为大同社会去奋斗的信念,由此可逐步超越小我融入大我,最终会道心显现,获得大光明。明心见性,与天道合一,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使命!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