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荣誉会员
    • 积分360
    • 经验2302
    • 文章259
    • 注册2004-12-30
    普及读本十一 儒家的境界

     

    信仰儒家文化的朋友在修养中可以达到三重境界。第一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重: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第三重:无终食之间违仁。 做到第一重境界需要恪守和谐大原则,完善自我,宽容谦让,不去触犯他人,自己感到窘迫的事情绝不有意地转嫁给别人。这样能够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美誉,身边会有很多挚友,内心是幸福的,遇到逆境也能从容度过。第二重境界是儒家贤达。需要领会先师的微言大义,并在行动中实践和发扬之。积极入世,担当社会责任,不仅完善自我而且要引导他人,培养青年人,影响社会。第三重境界则需要经过艰苦的磨练与长期的考验,当传统的规范与自己的意识逐合在一起,不必刻意追求,自然而然地能达到仁和与中正。这是最高的生命状态。

    普通人大多认为儒学只是一种学说,学习是唯一的门径,其实不然。只有真正的儒家学子才懂得,儒学其实是信仰,最好的学习就是信守。不真信与真爱,学习一辈子到头来也是一场空。的确有不少人是通过学习成为儒家信仰者的,这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被经典感召,产生了信仰心,是掌握了学习的诀窍。但多数人没能找到诀窍,只是泛泛地读,收获一些皮毛。历史上有很多人“皓首穷经”,学了一辈子,头发都白了,结果还是不懂什么是和谐,心中感受不到快乐,与苦闷和失落为伴。我们现在学习儒家文化一定要吸取这些教训,从开始的时候就明确学习的法门,不要再走这些弯路。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飞快,压力巨大,懂得珍惜时间就能为做更多的事。

    学习儒学的诀窍就是信仰!了解了儒文化的本质之后就不要再犹豫,静下心来信守和谐,明心明德,守衷行道。和谐的本心就是自己的真心,郑重地感受一下呼吸和心跳,确认自己的心念就在眼前,用心在看,用心在呼吸,外界的一切都只是外在,由我的心来把握和感受。逐渐地会感觉到眼前一片明净,外界事物不能再扰乱自己的思绪,胸中意识不再游离到身外,没有一丝的浮躁之气。这时尝试向自己的心里输入经典文字。首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学的恕道,是修身的第一步。将它铭刻在心头,显示在眼眉前面,与外界接触时则透过眉额前面的这行字,遇事交往时也将其展现在眼前。看到这句话闪烁着光彩,保护着自己的眼睛,照亮躯体,躯体渐渐变得透明纯净。这时言语和行动都会是和谐的。不冲动,不浮躁,庄重而安详,优雅而从容。有了这种感觉后,自己就拥有了和谐之德。心气平和,从容不迫,无忧无虑,胸中澄净舒展,幸福而淡定地徜徉在明德之光中。需要行动的时候,这句话会化做一股力量,从眉间传输到手臂和躯干上,象一股暖流支撑着自己。做到之后,修养境界会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逐渐上升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己立人,达己达人。这是儒学的忠道。是第二重境界。眼前的光明真言在行动中转化为力量,输送到四肢后,身体好象有一股暖流游动,充实而温暖,充满活力。躯体圆融灵动,不僵硬,不浮躁,动静不离心。这是人性的力量充实了,可以尽情发扬,传播,为家庭谋来幸福,为社会奉献和谐,为国尽力。修养完善了,开始入世行道,努力推行儒家精神,抵制不和谐的事物,成就一番美好的事业。

    “无终食之间违仁。”这是儒家修养的极至。只有永恒信念的人才能做到。这时心中的本性会与眉间的信念完全融合为一体,心愿就是信念,整个身心就是和谐文化的结晶。言行举止完美光明,如美玉一样光彩照人,一举一动给旁人带来美好感受,带给人希望与幸福。这是与伟大事业融合在了一起,与最美好的理想道德同在,超越世俗利禄,不受一丝非和谐事物的干扰。人生完美,价值实现,身心沉浸在大快乐之中。

    信仰是儒文化的诀窍,得到这个诀窍就一定能够成功。自身所取得的成就决定于信念的力量和智慧天赋。信仰越有力,越坚实,收获就越多;智慧体能等天赋越好,取得的成绩就越大。同样坚定的信念,智慧更优秀则成功更快捷。同等的天赋,信念越坚定收获就越丰富。先师智仁勇三达德兼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大孝至爱,全智全勇,却又不脱离日用常情。大雅如俗,大智如庸,从容中道,出一言万世传诵,举一行万民景从。儒家有复圣颜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四位圣人也达到了这个境界。经典记载,远古圣贤伏羲、黄帝、尧、舜、禹、商汤、文王、武王、周公,他们以身显道,已处于和谐的极至,与天地并立,与日月同明。只要遵循他们指引的方向行进,人类就永远拥有希望。普通天赋的同道只要具备同样的信念,用智慧,勇气和生命来维护民族尊严,把一生献给儒家理想,同样能为儒学争得崇高的荣誉,接受人民广泛的爱戴,成为万世楷模。

    拥有真心,步入儒门。接下来将是学习充实的过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皈依和谐文化之初,社会和同道门对我们都还不够了解,但是只要用正确的方法自修自学,不断完善知识与才能,很快就能够得到认可与敬重。

    学习是进步的正途,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儒家学子应系统地学习儒学义理。儒家典籍汗牛充栋,从何处着手呢?可以用“攻两头”的方法。一头是源头,其载体是经典。儒家经典有十三部,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其中要首先学习的有四部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学习的顺序是先《大学》,后《中庸》,再《论语》,再《孟子》。《四书》是学习儒学义理的起点和总纲,领会《四书》就能步入儒家门庭。同时要读些当代儒学的宣传资料,因为儒学是时学,儒家要与时同行。必须体现时代的气息。我们推荐几篇生动浅明的文章,主要有《洙泗新声》、《儒学文化价值今识》、《圣道之思》、《《孟子·梁惠王》章旁释》等。当源头活水与时代脉搏回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与圣贤遥相呼应了。生命中来自人类本真的善性与和谐就会被激发出来,回归宇宙的正途。自我完善迈出了正确的第一步,今后的道路还再迷失吗?

    具备了信仰之心,初步掌握了义理,然后是实践历练的过程,做儒家学子应该做的事情。儒家学子在一生中应当至少两次到圣城拜谒先师。第一次为明志。皈依圣门之初,要到儒家圣地去亲身游历,瞻仰先师圣墓,在圣墓前庄严宣誓,立志以弘扬大道为己任。第二次是告慰。在人生暮年之时,回到圣城,拜谒圣墓,告知先师,自己已经完成了一名儒生应负的使命,身心将与历代圣贤为伴。

    每年春秋季节参加祭祀先师和历代圣贤的释奠礼。

    在传统节和日每月的初一、十五也应礼拜、供奉先师和自己的先人。

    随时将自己的心得传递给其他同道。

    参加儒学活动之时要熟悉一下“三合”“五成”等知识。这是民间儒家信仰的精神财富,被称为儒学的“珍宝”。儒家文化在宏观上有三种统合,可以保证文化传统的纯正。即“三合”:“圣贤合德”、“庙宇合情”、“学理合志”。圣贤品格是学子道德的典范;庙宇道场是同道心灵的寄托,学理大义指明学子奋斗的方向。儒学是生命之学,学儒学就是学做人,人人可以成圣贤,人人必须学圣贤。儒家注重礼,庙宇是礼仪的场所,用来塑造诚敬之心、神圣之情,信仰需要神圣的氛围,也是学子悟道的宝地。大道一以贯之,传递真理的载体是经典和师长,儒家尊师重道,“志于道”,就需要用经典文字和师长的言传身教来印证和确定方向,人生目标才得以明确。

    “五成”是五种保证信仰在生活中确立的条件。即圣 言 礼 心 福。日常生活中更需要精神文化的寄托。儒家自然要有先师的圣像、圣物等供人瞻仰,简称为“圣”。活动中必不可少地要有言语信息。诵读经典,宣读祭文,各种场合需要表达情感的贺词,祝福词等都很重要,简称为“言”。庄重得体的礼仪体现特着儒家有的文化传统。古礼中有揖礼,叩拜礼;新礼有鞠躬礼、“鼎礼”等,共同组成了“礼”。没有正确的心态就无法实践信仰,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敬爱民族传统,需要自己的“心”。服饰的“服”谐音为“福”。指儒家学子应该有的服装,礼仪佩饰,徽章和“儒襟”,各样吉祥饰物等,可以表明身份,增添福气。

    儒学是知识的海洋,是供智慧驰骋的天空。儒家经典读之不尽,走进儒学就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和谐和美的世界其实就在我们的心中,有缘人自会识得至宝,一定记得要与自己的亲友们一起分享。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