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147
    • 经验29099
    • 文章887
    • 注册2004-09-15
    [转帖]中国国学热潮
    单纯的国学热,是文化问题;国学穿上中国式商道外衣而热,就是个社会问题。
      国学热的背后,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发达之后,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开始复苏。
      我们担心的是,值中国企业国际化征途紧要关头,未战而自沉醉于无为中 庸,消减乃至湮灭了雄心,殊为不值。
    一线报道
    商道:国学复兴新契机?
      还记得陈晓旭吗?
      没错,她就是1987年版《红楼梦》中“林妹妹”的扮演者。不过,陈早已不是演员。在拍完不甚成功的第二部作品《家春秋》之后,陈1991年步入商界,并在5年后创办了世邦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邦”),自任董事长。
      与其他“老总们”不同,陈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内有两处“别致”设计。
      一处是正对门立着的林黛玉经典剧照。
      另一处则是办公桌对面墙边设立的佛龛。跟多数商家供奉关公作为财神不同,佛龛桌上摆的是一幅和尚照片:慈眉善目的他,仿若就在室内缭绕的佛乐中,与陈对视。
      “他是我师父,释净空法师。”陈晓旭说,“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前半生,经历的困难和挫折不算多,我学佛,只是对自己的一种判断、否定、反思和重新开始。”
      影响绝不止于陈自身。世邦公司的玻璃门上,贴有似“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网站则有类于佛家云纹的公司徽标;另外,世邦的中高层信佛者众,平日吃饭素食者居多。
      如果陈晓旭信佛还多少因了《红楼梦》的影响,那么海南航空集团(以下简称“海航”)董事长陈峰的“佛商”做派则完全自发:陈师从南怀瑾,平日里喜着中式对襟衫、练功裤、布鞋,一身素白,仿若太极打扮,爱围棋、谈儒礼佛,新晋商陈峰的另类面孔总是引人注目。
    国学热了
      在海航内部,陈峰要求员工必备两册书:一册《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一册以南氏精髓编写的《员工守则》。守则开宗明义:“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今年7月,为庆祝班机直航比利时,海航在布鲁塞尔开会。结果陈峰与中方管理层一色的双襟扣大褂,吸引了不少目光。
      陈峰还是金鼎俱乐部的组织者。一次访问欧洲期间,陈峰与随行中国企业家代表,相互之间颇觉投缘。归国后,大家即推举陈峰为组织者,成立了组织联谊的金鼎俱乐部。目前,牛根生、尹明善等都是金鼎成员。
      金鼎俱乐部充满了陈峰的儒、佛特色,他们活动时穿唐装,定期邀请国学大师讲座。俱乐部会刊,也满是对大师和活动的介绍。
      国内商界中,“陈峰们”人数并不众多,但有迹象显示,这个“队伍”正在逐步壮大。
      在声誉素著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下文分称“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瞄准董事长、总经理、总裁及高管、政府部门高官的国学培训班如同十几年前的MBA招生,正如火如荼展开。
      国学覆盖文史哲各科,各科又分属不同院系,因此,不仅不同高校之间展开了师资、课程设置、证书乃至学分奖励的招生比拼,即便同校之内不同院系开办的各种国学高级研修班也正贴身相搏。
      网上挂出的清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某高级研修班师资名单中,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兼北大儒藏中心主任汤一介、《中国式管理》著者曾仕强、复旦首席教授苏东水、中国孙子兵法应用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红松等名师悉数在列。
      仿佛一夜间,昨天还在大谈德鲁克、波特和科特勒以及《基业长青》、《执行》和《蓝海战略》的中国企业家,已经蜂拥孔孟、老庄和孙子以及《论语》、《易经》和《中国式管理》。
      近一两年,国学热起来了。
    “复兴”坐标
      国学原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等。而现时的国学含义为何,各界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中国经典形态的学术体系,有的说是与国人生活密切结合的传统文化,还有的认为是上述两说的并列综合。汕头大学终身教授王富仁则提出了“新国学”。
      作为建国后培养的第一位文学博士,王富仁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鲁迅研究专家。在他看来,国学不只包括中国学术,还包括我们正在研究的学术。“研究李白、杜甫是国学,研究鲁迅、贾平凹也是国学,还有,中国人研究莎士比亚同样是国学。”换言之,王富仁的“新国学”可涵盖中国学术全部成果,能体现国学的独立性,也能反映整体性,是国学“有源有流”、在原有概念上的新集合。
      近现代文化史首倡“国学”的则是章太炎。章的“国学”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字学、音韵学等各种学术门类,而哲学又包括中国古代儒、释、道和诸子百家的各种不同思想和学说,因此,章之“国学”实际是中国古代学术的总称。
      与章的“国学”密切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是洋务派官僚张之洞等提出的“中学”,一是胡适提出的“国故学”。
      张之洞的“中学”主要指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是在西方文化输入我国、“西风东渐”之后,为将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即“西学”)区别开来最早提出的概念。胡适提倡的“国故学”,则是他在整理古代文化时强调“国粹”、“国渣”皆要关注而提出的整体性概念。
      “国学”与“国故学”不仅名称有异。在方法论上,章太炎以佛学为基础进行研究;而胡适受杜威、赫胥黎的影响,认为文化和学术都是进化的,因而提倡实用主义,良莠并察。
      “章太炎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系统整理的第一人。”王富仁认为,“章既是文学家,又是革命家,在民众中影响很大,他的国学概念一提出就深入人心。”在章的影响下,我国学术界一直把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简称为“国学”。
      值得注意的是,章太炎在指出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文化基础的同时,是以佛教文化视点进行文化整理、以佛学为基础。是他,率先把先秦诸子学说和佛学放在了一起。由此,佛学第一次成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儒、释、道、法、兵、阴阳六大家的雏型初具。而这也构成了时下国学热潮中的主要内容。
      《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认为,时下的国学热有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国学班、北大乾元国学教室和《光明日报》“国学”版开办三大标志事件。
    国学穿上了“新衣衫”
      如果说章太炎将佛学融入国学仍属学术范畴,是国学的第一次扩容,那么,现时将国学跟商道进行嫁接,并且像北大那样开出1000元/天授课高价的各类国学培训班,国学又是何时一改重士轻商传统,摇身一变,穿上了商道这件新衣衫?
      商人和商业社会地位的变迁,是引发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兴办的“强国”和“求富”企业,以及稍后秉持“实业救国”理念的民族资本发展,是商人和商业社会地位提升的开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创富则成了多数国人最为认可的人生追求。
      近30年来,企业大量需求的管理、营销、人力、法律等商务人才不断升温,而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却多呈门前冷落鞍马稀之态。
      苏东水解释说,当前的国学与商道热,可能有四个原因:受东方管理学派影响,有些人要自立门户;管理学很重要,向西方学习有必要,但不能完全走西化道路,应该不断创新;社会的需求以及利益驱动。
      作为复旦首席教授,苏东水是世界管理协会联盟中国委员会主席,还是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
      上世纪80年代初,苏开始探讨东方管理学。所谓东方管理学,包括中国管理、西方管理和华商管理三大部分:中国管理又包含古代、近代和现代三部分,其古代部分即是现今国学与商道中宣讲的《易经》阴阳、道家无为、儒家仁爱、佛家慈善、兵家用人、法家崇法等学说。
      至此,章太炎提出的“国学”正式和管理学发生交集。
      巧合的是,第一份国学刊物,由邓实任主编,章太炎、刘师培等撰稿的《国粹学报》,1905年2月创刊时,即在上海。70多年以后,国学的再次发展依然脱不了和上海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多年的潜心研究中,苏东水逐步确立并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官讲清廉、生意重诚信、生活求和谐)、人为为人”的三为治世核心管理学理论。在将优秀传统文化同商道和西方管理学教育融合后,苏东水逐步构建了自己的东方管理学体系。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由于战争、动乱和政治运动等原因,国学中断了近百年。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几代中国知识分子深受西学影响,无论教育体制,还是话语方式,都呈现相当的‘西化’特征。而考察国学(历代主要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兴衰更替的曲线规律,乱世时国学往往遭贬斥,而从文景之治到康乾盛世,凡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皆国学繁荣时候,其统治地位都很稳固。”
      梁枢接着分析:“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有了一定累积,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有了很大恢复,人们自然会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根。”
      苏东水也指出,“以德为先”一直是中国文化最为鲜明的表达,是中华文明在长期历史过程中能历经各种风云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如果说宗教是欧美社会最重要的整合机制和文化核心,那么,道德伦理在中国社会传统中扮演了同样重要的角色。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社会矛盾。这些矛盾累积的原因非常复杂,最主要的一条是没有实现社会、国家、集体和个人的齐头并进;没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个人身心之间的和谐。”
      梁、苏二人的观点再次跟章太炎不谋而合。
      一百多年前,章在初步接触西方文化之时,即明确意识到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彼此独立的显著区别:西方哲学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产生,中国则不然,儒家“温良恭俭让”的思想与西方的“自由博爱”完全不同。
      所以,一方面,“文革”将国人的道德感、信誉感打碎,国民的伦理道德观亟须重塑。另一方面,中国的一流企业已经开始跨出国门,迈出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而张瑞敏、柳传志、鲁冠球、尹明善、任正非等第一代一流企业家年事渐高。选育合格的接班人并不容易,留下独具创业者个性风采的企业文化和制度,无疑将在最大可能上延续他们的既有辉煌。而这些个性,显然不太可能向德鲁克取经。
      另外,企业高管们风光和高收入的背后也隐含着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他们迫切需要寻找精神的慰藉与出口。这恐怕也是“陈峰们”选择佛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商道的指路灯?
      事实上,针对国学的复兴,从来不乏反对声音。
      曾出版《中国式管理》一书而蜚声内地港台的曾仕强就遇到了不少质疑。
      曾氏的中国式管理有“三大主轴”。
      “以人为主”主张因人设事,事在人为,唯有以人为主,才能把事情做好。在此意义上,中国式管理可谓人性化管理。
      “因道结合”认为制度化管理不如以理念来团结志同道合之士。达成共识,大家才容易同心协力,聚沙成塔。
      合理解决要靠“依理而变”,而非一定要“依法办理”,由此,中国式管理亦即合理化管理。
      对此,质疑者称,8小时工作、每周休息制、劳动保护等当今世界人性化的管理成果,皆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成果。如这一切皆靠“儒家思想”指导的“中国式管理”来实现,《狂人日记》中几千年中国历史为何只能总结出“吃人”二字?还奢谈什么“人性化管理”?
      在因道结合和同心协力里,“道”仍是虚幻高调。而西方关于凝聚、激励人心的理论早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从人性的基本规律出发,无论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博格双因素理论,还是当今的企业愿景,都有具体实践模型以及实践检验和日趋成熟的修正。
      至于“依理而变”,归根结底是“合理”优于“合法”。事实上,无论美式还是日式管理,皆在追求“合理”。而且,合理的核心问题在于“理”该由谁、依何种标准、走何种流程判定。
      但《中国式管理》全书中找不到一个案例。
      对此,曾仕强在序言中承认,中国式管理原不过是中国式管理哲学,并没有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学。
      已出版“三为”、“四治”和“八论”15本东方管理学著作的苏东水表示,从微观角度来看,我们的确需要把目光聚焦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要从现实出发,寻找中国企业的文化、管理和经营之道,总结出带有某种普遍性的中国式管理思想。而现在这一方面的总结还不够,还比较零散和表层。中国企业的管理之道与传统文化的深切关联还没有得到真正确认,更缺乏深层解读。
      “不能先定性,应先定量。一桶米里浇了一杯水,米湿了一点;一桶水里倒了一杯米,水里有一点米。这是由定量而最后得出的准确定性。难道一桶水里有一杯米,就能说那是一桶米吗?或者一桶米里有一杯水,就能说那是一桶水吗?首先必须定量,由定量推出定性,才是科学。我国历代商业都受挤压,极不发达,形不成自己的体系,因此我国商业思想、伦理的构建和成体系,任重道远。”卓达集团总裁杨卓舒是坚决的借国学构建商道的反对者。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也认为,国学尤其是儒家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说得好听、做得远远不够。中国企业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价值观缺失,君子爱财,“取之无道”。
      那么,能否抛开中国商道的构建不谈,仅从国学中汲取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的理想,从无为和色即是空中获得心灵的平静?
      本期报道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王永强采写。
     
    访谈
    为我们民族的生存 发展寻根
    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兼北大儒藏中心主任汤一介
      《中国经营报》: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学和儒家学说到底是桎梏还是推动力?
      汤一介:首先,我不认为过去的任何学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任何学说都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儒学也一样。但也要看到人类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可能会碰到一些每一代人都碰到的问题,比如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该怎样处理,人自己的身心该如何调节,等等。我想古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我们仍然有意义,当然,有的是正面的意义,有的是负面的。不管正面的或者负面的,都从各个方面让我们今天能够得到营养来继续思考。所以,回顾历史,考察我们的历史文化非常必要。
      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必须为今天我们民族的生存、发展来找到我们自己的根,使得我们的根能够更牢固。
      国学在今天并不仅仅是把我们传统的文化研究好了就行了,它要面对西学甚至面对其他各种各样的文化,因为今天是一个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自己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整个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所以,不要把国学仅仅了解成都是死的东西,它应该是一个活的东西,这样的国学才真正有生命力。
      《中国经营报》:现在国学热起来了,北大乾元国学教室的国学班,首期听讲的70%都是企业家,那么,国学与中国商道的构建是何关系?
      汤一介:你知道,我对企业管理一无所知,我在北大国学班讲的是“国学”,不是“国学的管理思想”,这点我真的没法谈什么,要谈也是一些空话。
      《中国经营报》:国学研究最要紧的是挨得住冷板凳,现在国学很热,很多国学大师忙于讲课,在新浪开通的国学博客圈更是一处喧嚣之地,国学研究是否有点变味?
      汤一介:这要分两个层次来考虑。首先,做博客圈,是为了让广大老百姓了解什么是国学。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很长时间没有受到重视,很多人都不了解国学到底是些什么内容,有哪些意义,对于当前的民族复兴和建设和谐社会,能起什么作用。通过博客这样一种形式,告诉很多人什么是国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网上会提出一些问题,且很多都是现实问题,这样,学术研究会更加有现实性,更加面对现实社会。从这个方面讲,这个“圈”也会对真正坐下来进行学术研究有好处。当前形势下,文化发展非常快,研究要跟上时代,必须有很大的信息量。博客会带来很多信息量,开阔研究者的眼界,使学术研究更深入、更开阔、更活泼、更有创造性。
      当然,我们不能通过博客这样一个“圈”就让国学研究达到一个非常深的高度。国学作为一门学问,确实需要坐冷板凳,需要花几十年甚至于更长的时间来把这个学问研究好。学者们有时还得安于寂寞,得认真地做研究,对理论、对历史都必须沉静下来,坐在家里研究。
     
    记者观察
    标杆性回归
      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起,国学也正在经历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考验,其间虽有波折,但是演化的脉络仍然清晰。
      回眸国学近年来在中国的转变,再看看中国现今面临的诸多问题,就会发现思想的嬗变真是惊人——正如现在国学与商道的不期而遇,国学曾经面临的最大挑战恰恰正是商业社会对其的冲击。在全民逐利的心态下,国学一度式微。但在四处碰壁后,现在的商道借力于国学已不是偶然,这既可以看做是国学新的传承,也可以看成是中国商道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回归。
      在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马克斯·韦伯曾经描述了新教精神在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中的重要作用,而当我们审视现今中国蓬勃的“商人国学热”时,似乎从中也可以窥到中国商业社会长期理性发展的契机。
      但我们也要切忌浮躁!
      目前,雨后春笋般的国学热之所以和商道快速嫁接,其中既有商人这个特殊平台的巨大传播价值,也不乏商业炒作的成分。中国商人“言必称德鲁克”到“言必称国学”的转化之快有时也让人瞠目结舌。同时,“国学”和“西学”也绝非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关系。
      因此,在强调国学和商道结合的诸多裨益时,我们似乎更应该强调其中经营者的社会责任心、历史的使命感、文化的使命感,这些传统的国学精神之于目前中国的商道稀缺,之于中国的社会更是稀缺。
     
    链接
    商道故事
      故事一:克己
      泪水打湿了一个黑人衣衫。
      湿晕在白色的衬衫上扩散,一直到胸前。
      足足一个小时。
      忏悔的黑人丝毫没有任何察觉。
      加拿大安大略湖附近的一所教堂里,卓达集团总裁杨卓舒见证了那一刻感动。
      黑人说,自己的前任女友得癌症去了天堂。
      杨问,既然是前任女友抛弃了你,你又为何如此伤心?
      黑人答,可能正是因为自己当时做得不够好,才使她弃自己而去。
      杨说,他当时心头一颤。
      这一“颤”波及到杨以后的处世及处事风格。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卓达太阳城项目的审批和审查。“办事人的白眼,来回奔波几十次,前后盖章240多个,历时数月的项目审批。”杨没有怨言。
      在不久前刮起的全国地产纪检风暴中,审计完太阳城项目的河北省纪检工作人员由衷赞叹:“三四百亿的项目审批,没送一分钱,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这就是杨卓舒,一位白手起家、13年将企业发展为80亿元资产的河北首富。杨常以“文化人中我最富,富人中我最有文化”自诩。
      故事二:爱人
      早些年,在自己的车上和办公室里,杨卓舒每年大约都要送出100把伞、100件衣服。
      每当看到一些中层干部冒雨或衣着单薄向杨汇报工作时,杨或以伞或以衣服相赠。杨的理由是:连自己都不知道照顾自己的人,怎么知道关心下属呢?
      衣服和伞,现在基本上送不出去了。杨说,“越来越多的中层干部知道关心下属了,就不用我再送这些东西了。我一次次开会讲,当领导者不关心自己的下属,就不称职!这是一种文化,生活化的,无处不在,不强加给谁,不为了作秀,也不是为了谋取什么利益好处,它是生活的需要,有了这种文化,我们感到崇高。”
      类似事情还有很多。
      卓达集团一年付款数以亿计,杨卓舒不管;但一百几十辆车,每辆车离开石家庄到外地,都必须经他签字。通过此举,杨是想让司机们知道,总裁在关注着他们,不能喝酒,不能开快车,不能疲劳驾驶。
      杨在企业中还做出了若干规定:为防止公司人事关系复杂化,防止非工作性努力,卓达员工一块吃饭,必须是上级请下级,谁官大谁掏钱,职务相等的,谁工资高谁掏钱,要不然就AA制;所有卓达子弟到了幼儿园适龄阶段必须送幼儿园,不允许隔代教育,以防止溺爱;带着孩子即便遇到了假乞丐,也要停下脚步给予施舍,因为孩子没有辨别能力,不能因为大人的漠然,而影响孩子可能终生丧失仁爱和恻隐之心……
      故事三:诚信
      秋天。天气突然转热,在安大略湖风景区参观的100多人,都去买凉帽。标签上是10加币,可卖家非卖5加币。女老板解释说,“我跟先生昨晚商量好了,天凉了,帽子降价为5加币;你们来时,我们还没来得及换标签。”
      “这要是我们的商道,《孙子兵法》也好,《三国演义》也好,不得立刻变成30元了?先使个招,把大家都引开去,回头把标签往高了填,再加一个零。但这对加拿大夫妇认为自己的良心不能亏,这是漫长的商品经济训练的结果,是真正的无欺。”杨卓舒说,消费是爱与爱的交换,商品交换背后是平等的交换,是一种信誉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字敬德   号文斋主人
    http://www.confucius2000.com/
    博客:hsiangfong.blog.guxiang.com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7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