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11
    • 经验1902
    • 文章152
    • 注册2008-01-22
    [转帖] 鲜活的孔子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句话翻译出来其实很是简单:[URL=http://culture.ifeng.com/guoxue/200809/0925_4087_804050.shtml#][COLOR=#0000ff]孔子[/COLOR][/URL]会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这段话虽载于《论语》,但两千多年来,孔氏门下居然对此忌讳得很,明清以来的八股文取题几乎遍及了四书五经,惟徒“子见南子”没有,足见那些大儒们对此也难得把握,干脆装聋作哑。然而后人却对这段孔氏家族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的话却兴趣极大,林语堂先生就根据有关孔子见卫灵公夫人南子的历史记载,编写成了独幕话剧《子见南子》(最初发表于1928年11月《奔流》月刊第1卷第6号上),次年由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排演此剧,而且还引发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子见南子》风波。孔氏家族为此还兴师动众,是时权要孔祥熙出面力主严办,连累若干名人。鲁迅先生为声援林语堂,写下了《关于‘子见南子’》(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九年八月十九日《语丝》周刊第五卷第二十四期)。

    不知道学贯中西处于新旧文化之交的林语堂先生出于何种目的与心态关注“子见南子”的,然,于我,则完全是出于小人物的窥视心理,尤其是出于乐见孔子这样的圣人出洋相时的窘态的阴暗心态,一部论语看完,在我脑子里最深竟然就是这么一段。依我看,论语最具玩味,又最有趣就数这23个字,它不是一句话,简直就是一个故事,而且情节细节俱备。

    这个故事牵涉到的两个人物南子和孔子,在春秋时的名气可以用如雷贯耳来形容。

    美貌本就是女人最有效的广告,所谓美貌无言,蜂蝶成堆;美貌再加上聪明,想不红都难;聪明的漂亮女人如果还时不时的有[URL=http://culture.ifeng.com/guoxue/200809/0925_4087_804050.shtml#][COLOR=#0000ff]绯闻[/COLOR][/URL]传出,不用狗仔队的辛苦捕捉、鸳鸯蝴蝶媒体的炒作,就是生于资讯极不发达的春秋,也绝对是街头巷尾人们最热门的谈资。

    被誉为春秋三大美人之一的南子,其魅力自然无人能挡;同时,南子的淫荡而与她的美貌是成正比的,嫁卫灵公前就与人不干不净,嫁后,又不断红杏出墙;虽不敢肯定她的智慧能与名声美貌相当,但试想以弱女子而能够左右国家局势,多次挫败灵公儿子夺权,这决不是一个有脸有胸而没有脑子的人物。该具备的条件都具备了,南子艳名动天下,那些主宰着这个世界话语权的男人虽然一个个板着脸孔背地里指指点点,但在骨子里可能把南子意淫了不知多少遍了。

    生于同时代的孔子,虽说其圣人称号是后人所封,然对羽毛的爱惜、对生活细节的讲究却是任何人都不会有怀疑的。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11
      • 经验1902
      • 文章152
      • 注册2008-01-22
      他老人家虽然出身于破落家庭,但饮食与穿着却比任何贵族还贵族,倒是不说他生活是如何的奢华,(估计要达到这个条件,他也难以办到)关键是他要求一切必须有规可依、有规必依。

      肉切得不好,不吃;食物放得久了不吃,食物难看不吃;散装的酒不喝,快餐不吃;没放酱油不吃,不合胃口不吃;真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不仅如此,而且在饭前还要“中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就如基督教徒的祷告般,餐餐如此,否则则是对先祖的不敬。别人办丧事,他比孝子还悲切,连饭也吃不下几口。如果他老人家能感受时下丧事的大吹大擂、大吃大喝,还真能有种不能与时俱进之愧。当然吃饭时讲话是绝对的禁忌的,现代的廉政建设只须号召向孔子学习“食不语”,那些在边吃边谈可以搞定的事情岂不绝迹?这样一来岂不少了许多的饭局?其效果可能比什么先进性教育都好得多。

      饮食如此精细,衣着也绝不含糊。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齐,必有明衣,布。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从这些话可以看出,孔子绝对是一个懂得穿着的人,绝非后世落魄文人之穷酸相,连件像样的长衫都拿不出。什么时候正装,什么时候休闲,什么时候礼服,什么时候工作服,清清楚楚,尽展绅士风度。

      不仅如此,孔子的贵族气质绅士风范体现在每一个细节。

      如何坐,如何站,如何上车,如何乘车,甚至如何睡,睡的姿势,睡时说不说梦话都有说法;如果不是顾及斯文,估计如何如厕都会有讲究的。无论是在朝在乡在家,还是外交祭祀朝议丧事饭局,孔子绝对是落落大方、应付得体、不瘟不火。后世子弟大言不惭孔孟之道,但一个个得意时“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其自满意得的丑态溢于言表;失意时“大道如青天,我独出不得”,作痛苦万分状,仿佛全世界都负他;哪有半点祖师爷的“坦荡荡”君子风范?而且一个个好像身怀绝世经伦,只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者多,真正如孔子般脚踏实地,有条不紊且卓有成效者少。

      坐立行走,衣食住行,孔子无不追求与“礼”相符。所以他身体力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气度,堪称后辈楷模。

      由此看来,孔子与南子是完全两个世界的人,按理,他们是不可能走到一块的。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11
        • 经验1902
        • 文章152
        • 注册2008-01-22
        对于南子的名声,孔子不可能不知道,但以正人君子自居的孔子为何还要去见她呢?以我看或是为权力欲望冲昏了头脑,或是久慕南子之名(食色,性也,名声不好的女人往往是秀色可餐的;男人之于此等女人,口诛笔伐,却如蝇逐臭,更何况南子可谓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孔子是圣人,可也是男人,如果他真能脱俗,也不可能“日三省吾身”了,真没了欲望还“省”什么)或是二者皆有。

        孔子的君子风范为后之楷模,但其强烈的进取欲望(说白了也就是求名求权之心)也足以睥睨后人。

        “学而时习之”依我看就是一个理想宣言:学问被人们熟悉实施。为了实施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可谓奔走了一辈子,其间的辛酸非有此遭遇者不能体会,“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最终,连孔子自己都以丧家之犬自嘲,就可见一斑。这里我们还是先看《史记·孔子世家》的一段记载:

        於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於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脩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脩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夫道之不脩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脩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其时孔子已然六十多岁了,长年的奔波,竟至于被困,连饭都吃不上,无怪乎连子路、子贡这样最坚定的追随者都对孔子的长期不遇心存怨言了,其他弟子可想而知,只不过,他们不如子路、子贡的老资格,不敢表现出来而已。表面上看孔子最后在铁杆粉丝兼衣钵传人颜回的帮助下将弟子们的思想统一起来了,但他自己也清楚,作老师的,如果干不出点事业来,连弟子也是瞧不起的,更何况是别人。

        但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谈何容易,尤其是孔子的理想是改变社会现状。因为长期的不得见用,孔子对权力的渴求可谓有点饥不择食了。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11
          • 经验1902
          • 文章152
          • 注册2008-01-22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

          连孔子一向所不耻的叛臣相邀都心动,可想孔子那份对权力渴求的心情,虽然最终未能成行,但“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的心态的确是不好受的,此时的孔子已五十岁了,再不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周文武起丰镐”的梦想,恐怕永远成为梦想。“逝者如斯乎”,既是对时间流逝的喟叹,恐怕也是对机会稍纵即逝的感慨吧。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因为自负,孔子对权力才会如此的执着,因为执着,所以他的某此行为或者说神态甚至到了让人不忍的地步。“即用,以孔子为招。”要知道,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六十岁了,鲁国当权者季康子不用孔子而是他的弟子冉求,失望之余,“你要是被重用了,要想着把老师请回去”,居然说出这等近乎哀求的话,堂堂一代宗师,其失魂落魄斯文扫地之状真让人不忍卒读。

          而且,孔子不是从未亲近过权力,鲁定公九年,孔子五十,定公以他为中都宰,一年之中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达到孔子一生之中的权力顶峰。“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真是因为有过对权力的亲密接触,真正感受权力对实现自己理想的意义与快乐,所以孔子才对此更是孜孜以求。

          只要能给自己一个施展空间的舞台,连以往羞辱过自己的阳货相邀都欲抱琵琶半遮面;为了出山,不顾及师道尊严和以往的“讷于言”的信条,连哀求弟子的话也说得出口;那么为了重新被见用,会会南子这个灵公身边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又何妨?况且是南子要见他的,她甚至摞下话“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有这样好的台阶,孔子为什么不下?更何况,南子艳名天下闻,寻常男子欲得一见尚不可得,作为一个正常男人,能一近芳泽,又何乐而不为?

          照此说来,孔子见南子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为什么“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孔子,面对子路的“不悦”为什么方寸大乱,发下那么大的毒誓?要知道此时的孔子此时已经五十八岁了呀,早过了“不惑”,连“天命”也知了好几年了,快“耳顺”也,也就是说已经没有什么言语能够让他激动了呀。要知道后来就是在“粮绝,从者病”的情况下尚能“讲诵弦歌不衰”,面对来自以子路、子贡为代表的弟子的发难,甚至有可能引发信仰危机时,孔子尚能淡淡地回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如果此时心中坦然,也许会静静地给子路讲讲那个老和尚与小和尚下山的故事,最后还完全可以语重心长地说:师父就是那老和尚,现在早已将那姑娘(或者是南子)放下了,而子路傻孩子呀,你却还背着呀。反正子路这人跟我等一样没有弯弯肠子,好哄得很,保不定到最后还会心悦诚服地说:师父真乃高人,弟子以小人之心度师父之腹也。

          然而孔子不是真正的世外方人,孔子此时失态了,尽管他老人家“一日三省吾身”,尽管他老人家“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尽管他人家自认为“君子坦荡荡”。

          从孔子的失态(在《论语》中,这应该是唯一的一次失态)来看,不妨得出两点:第一,孔子的确是一个不善掩饰自己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形象才更加可爱,才离我们更近;第二,信誓旦旦的背后也许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越轨的行为是肯定没有的,但心猿意马却是可以坐实的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11
            • 经验1902
            • 文章152
            • 注册2008-01-22
            那么孔子在见南子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史记》的记载也是语焉不详。

            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这里司马迁少有的使用了春秋笔法,但“环珮玉声璆然”却大有深意。这声音是南子回礼是发出的,还是故意发出的?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南子引起孔子注意的一种手段,要知道南子所嫁卫灵公已经七十多岁了,整天面对这种无才无德的糟老头子,对于南子来说岂不是一种摧残;同时,南子肯定是一个敢于追求的人,幸福也罢,性福也罢,“浪”得大名就是最好的明证。孔子虽说长得不怎样,额头还下陷,也快六十岁的人了,但他是名人呀,就是放在先秦诸子中,也绝对是顶尖级大师级的,绝不是时下自封或他封的大师,南子既然不是一个只有脸蛋身材而没有智慧的女人,对于孔子这样的名人应该倾慕已久,说不定还是孔子的粉丝呢,不然怎么会放话,要孔子去见她呢?现在偶像就在眼前,心中激动也罢,有心挑逗也罢,总之,这还礼的动作肯定不小。说不定还会把帘子摞起,细看,或让孔子细看,不必顾忌太多;因为这是在先秦,孔子的那些个臭规矩还不得大行其道的。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这声音在孔子听来竟是那样的“璆然”,如听仙乐,能有这种反映,说明孔子心动矣。风动,幡动,其根本原因还是心动。其实想想,这也正常。孔子绝对不是其所世所谓徒子徒孙般的假学道,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是一脑子的花容月貌丰乳肥臀。“吾未见好德如色者也”,这句的话的背面其实是对“好色”的肯定,因为这是一种最自然的最原始的冲动,本无可非议的;同时,这好色超过好德的人中,是否包括孔子自己,不可而知,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对女色的不排斥是可以肯定的。不仅孔子不排斥,孟子也不排斥,虽然他也说过“男女授受不亲”,但他也说过“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这句的意思就说大王好色这是正常的,但大王应该想到老百姓也是需要女人的。既然这样,南子是美女,而且是绝世美女,而且是善弄风情的绝世美女,此刻此情,如果孔子还如唐僧般木讷一本正经倒有点不正常了,甚至可以说是大煞风景了。

            所以孔子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并没说过“非礼勿想”或“非礼勿念”之类。因此孔子也许在整个过程中礼节周到,举止得体,但心思走神或神情失态绝对是可能的了;不然,何以他会在子路问他时反应那样的强烈?要知道问他的可是他最好唬弄的子路也。

            之后还发生了一件事:卫灵公跟南子出门,带着太监坐一辆车子,让孔子坐在后面一辆车上,孔子极为不忿,恨恨地说:“吾未见如德如色者也。”而且还加上一句:“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为什么有如此感慨,大概是醋意大发之故吧,因为也没见孔子得罪女人或女人得罪孔子的事见之记载,也许南子在公众场合所表露出来风情让孔子大受刺激,也许就在他们相见的过程中,南子有过挑逗性的言语,孔子明白自己的处境,老板的小蜜是千万碰不得的,才不得已一句“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之后发生了什么,司马迁没有说,但可以想像他们应该有过一番对话,可能从对话中孔子感觉到这个南子不简单,因而有种相见恨晚之感,不然孔子为什么离开卫国又再一次回到卫国呢,可见南子也许就是一个重要因素的。

            这样看来,孔子是个一种强健的男人,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即便到了那种年纪,身体对女色还有如此反应这是一个证明;孔子是个不善作伪的人,居然还会跟子路如此表白,跟老顽童周伯通似的,可爱得紧。孔氏家族也罢,后世所谓大儒也罢,完全没有必要为孔子有过这么一段韵事而讳莫如深。我倒以为,正因为有此一笔,才彰显孔子的老当益壮,雄性荷尔蒙十足,孔子的形象才有血有肉,立体可感,这样的孔子才可亲可爱可敬。孔子不善掩饰,所以欲盖弥彰,所以勿宁说:不是师父定力不够,是南子的魅力无法阻挡;师父不是圣人,是男人。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