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0
    • 经验25216
    • 文章1443
    • 注册2006-02-04
    贵州教育厅长----孔令中
    [TABLE][TR][TD][PP][ALIGN=center][B][COLOR=#ff0000]打好“两基”攻坚战[/COLOR][/B]

    [/ALIGN][/TD][/TR][TR][TD][PP][TR][TD][PP][ALIGN=center][B][COLOR=#ff0000][/COLOR][/B]

    [/ALIGN][/TD][/TR][TR][TD][PP][TR][TD][PP][ALIGN=center][B][COLOR=#ff0000][/COLOR][/B]

    [/ALIGN][/TD][/TR][TR][TD][PP]——[TR][TD][PP][ALIGN=center][B][COLOR=#ff0000]打好“两基”攻坚战[/COLOR][/B]

    [/ALIGN][/TD][/TR][TR][TD][ALIGN=center]——访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ALIGN][/TD][/TR][TR][TD][ALIGN=center]本报记者 柳路[/ALIGN][/TD][/TR][TR][TD][ALIGN=center][IMGA]http://www.gmw.cn/gmw/images/BLUELINE.GIF[/IMGA]

    [/TD][/TR][TR][TD]  由于经济、地理、历史等诸方面的原因,贵州省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贫困生辍学率高等问题极为突出。目前,该省87个县中尚有55个县未实现“普九”目标,占全国未实现“普九”县数的十分之一强;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而贵州省只有35%,即有将近2600万人口还没有实现“两基”。滞后的教育,低下的人口素质已经并即将对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

      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五”期间,将集中全省力量打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攻坚战,把全省实现“两基”的时间由原来设想的2010年提前到2005年。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贵州省将出台哪些政策,采取哪些措施来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呢?记者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

      孔令中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数字,由于该省初中资源匮乏,全省每年有20万小学毕业生无学可上,而贵州省正在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去,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十年以后,正是贵州省经济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的时间,也是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可我们尚有200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供市场选择。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也是为什么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实现“两基”作为“十五”贵州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原因。

      打好“两基”攻坚战,关键是要突破几个制约贵州教育发展的瓶颈。孔令中为记者一一道来,首先是解决教育投入的问题。贵州教育发展之所以滞后于全国其他省份,关键是对教育的投入不够。经过对每一个县的认真测算,实现“两基”需投入31亿元,这笔经费绝大部分用于初中的建设,目的是改变部分小学毕业生无学可上的状况。目前,该省已筹集到18亿元,缺口部分正通过各种渠道在积极落实中。第二要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孔令中说,实现“两基”投入是关键,教师是主体,没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实现“两基”就无从谈起。但目前贵州省师资缺乏,面临的形势严峻。要想在“十五”期间实现“两基”攻坚,还需要4万名左右合格的初中教师。他们多渠道采取多种办法缓解教师缺乏的状况,例如,扩大了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以每年20%的增幅来扩大师范院校的招生数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每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地在学校特别是中学任教。孔令中说,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一方面缺乏师资,另一方面大量的师范毕业生在社会上闲置。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师范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国家不发工资,很多学校宁肯聘用代课老师。为实现“普九”目标,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配套措施,确保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在学校任教;充分利用当前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机会,把一些富余人员充实到实现“普九”的教学第一线。去年刚刚实现“普九”的遵义县就是在机构改革富余人员中选拔了几百名作风正、能力强的干部,经过培训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

      孔令中说,制约贵州教育发展的第三个瓶颈则是由地理地貌和经济现状等原因造成的。作为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建设校舍,配备师资,但那些家境贫困的孩子却上不起学。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贫困地区学生入学问题,拨款1100多万元专门用于为贫困生购买教材。另外,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山高水深,交通不便,让学生每天往返几十公里上学是不现实的,80%以上的学生都要住校。孔令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学生每天用于吃饭的钱以两元算,一个月要支出40—50元,这对贫困山区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贵州省正通过政府的渠道,举社会之力,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基金体制,以确保贫困生上得起学。

      孔令中认为,贵州省实现“两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教育是一项投入大,见效周期长的事业,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追求短期效益的观念,把实现“两基”作为“一把手工程”,并提到当地领导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孔令中最后强调说,在贵州实现“两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它将是贵州基础教育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者,能够亲身参加到实现“两基”攻坚战中去,我们的人生价值将得到极大的体现。

    [COLOR=#47729c] [/COLOR] [/TD][/TR][/TABLE][/ALIGN][/TD][/TR][TR][TD][ALIGN=center]本报记者 柳路[/ALIGN][/TD][/TR][TR][TD][ALIGN=center][IMGA]http://www.gmw.cn/gmw/images/BLUELINE.GIF[/IMGA]

    [/TD][/TR][TR][TD]  由于经济、地理、历史等诸方面的原因,贵州省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贫困生辍学率高等问题极为突出。目前,该省87个县中尚有55个县未实现“普九”目标,占全国未实现“普九”县数的十分之一强;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而贵州省只有35%,即有将近2600万人口还没有实现“两基”。滞后的教育,低下的人口素质已经并即将对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

      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五”期间,将集中全省力量打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攻坚战,把全省实现“两基”的时间由原来设想的2010年提前到2005年。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贵州省将出台哪些政策,采取哪些措施来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呢?记者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

      孔令中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数字,由于该省初中资源匮乏,全省每年有20万小学毕业生无学可上,而贵州省正在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去,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十年以后,正是贵州省经济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的时间,也是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可我们尚有200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供市场选择。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也是为什么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实现“两基”作为“十五”贵州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原因。

      打好“两基”攻坚战,关键是要突破几个制约贵州教育发展的瓶颈。孔令中为记者一一道来,首先是解决教育投入的问题。贵州教育发展之所以滞后于全国其他省份,关键是对教育的投入不够。经过对每一个县的认真测算,实现“两基”需投入31亿元,这笔经费绝大部分用于初中的建设,目的是改变部分小学毕业生无学可上的状况。目前,该省已筹集到18亿元,缺口部分正通过各种渠道在积极落实中。第二要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孔令中说,实现“两基”投入是关键,教师是主体,没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实现“两基”就无从谈起。但目前贵州省师资缺乏,面临的形势严峻。要想在“十五”期间实现“两基”攻坚,还需要4万名左右合格的初中教师。他们多渠道采取多种办法缓解教师缺乏的状况,例如,扩大了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以每年20%的增幅来扩大师范院校的招生数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每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地在学校特别是中学任教。孔令中说,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一方面缺乏师资,另一方面大量的师范毕业生在社会上闲置。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师范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国家不发工资,很多学校宁肯聘用代课老师。为实现“普九”目标,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配套措施,确保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在学校任教;充分利用当前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机会,把一些富余人员充实到实现“普九”的教学第一线。去年刚刚实现“普九”的遵义县就是在机构改革富余人员中选拔了几百名作风正、能力强的干部,经过培训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

      孔令中说,制约贵州教育发展的第三个瓶颈则是由地理地貌和经济现状等原因造成的。作为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建设校舍,配备师资,但那些家境贫困的孩子却上不起学。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贫困地区学生入学问题,拨款1100多万元专门用于为贫困生购买教材。另外,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山高水深,交通不便,让学生每天往返几十公里上学是不现实的,80%以上的学生都要住校。孔令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学生每天用于吃饭的钱以两元算,一个月要支出40—50元,这对贫困山区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贵州省正通过政府的渠道,举社会之力,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基金体制,以确保贫困生上得起学。

      孔令中认为,贵州省实现“两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教育是一项投入大,见效周期长的事业,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追求短期效益的观念,把实现“两基”作为“一把手工程”,并提到当地领导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孔令中最后强调说,在贵州实现“两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它将是贵州基础教育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者,能够亲身参加到实现“两基”攻坚战中去,我们的人生价值将得到极大的体现。

    [COLOR=#47729c] [/COLOR] [/TD][/T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本报记者 柳路[/ALIGN][/TD][/TR][TR][TD][ALIGN=center][IMGA]http://www.gmw.cn/gmw/images/BLUELINE.GIF[/IMGA]

    [/TD][/TR][TR][TD]  由于经济、地理、历史等诸方面的原因,贵州省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贫困生辍学率高等问题极为突出。目前,该省87个县中尚有55个县未实现“普九”目标,占全国未实现“普九”县数的十分之一强;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而贵州省只有35%,即有将近2600万人口还没有实现“两基”。滞后的教育,低下的人口素质已经并即将对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

      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五”期间,将集中全省力量打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攻坚战,把全省实现“两基”的时间由原来设想的2010年提前到2005年。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贵州省将出台哪些政策,采取哪些措施来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呢?记者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

      孔令中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数字,由于该省初中资源匮乏,全省每年有20万小学毕业生无学可上,而贵州省正在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去,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十年以后,正是贵州省经济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的时间,也是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可我们尚有200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供市场选择。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也是为什么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实现“两基”作为“十五”贵州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原因。

      打好“两基”攻坚战,关键是要突破几个制约贵州教育发展的瓶颈。孔令中为记者一一道来,首先是解决教育投入的问题。贵州教育发展之所以滞后于全国其他省份,关键是对教育的投入不够。经过对每一个县的认真测算,实现“两基”需投入31亿元,这笔经费绝大部分用于初中的建设,目的是改变部分小学毕业生无学可上的状况。目前,该省已筹集到18亿元,缺口部分正通过各种渠道在积极落实中。第二要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孔令中说,实现“两基”投入是关键,教师是主体,没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实现“两基”就无从谈起。但目前贵州省师资缺乏,面临的形势严峻。要想在“十五”期间实现“两基”攻坚,还需要4万名左右合格的初中教师。他们多渠道采取多种办法缓解教师缺乏的状况,例如,扩大了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以每年20%的增幅来扩大师范院校的招生数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每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地在学校特别是中学任教。孔令中说,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一方面缺乏师资,另一方面大量的师范毕业生在社会上闲置。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师范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国家不发工资,很多学校宁肯聘用代课老师。为实现“普九”目标,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配套措施,确保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在学校任教;充分利用当前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机会,把一些富余人员充实到实现“普九”的教学第一线。去年刚刚实现“普九”的遵义县就是在机构改革富余人员中选拔了几百名作风正、能力强的干部,经过培训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

      孔令中说,制约贵州教育发展的第三个瓶颈则是由地理地貌和经济现状等原因造成的。作为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建设校舍,配备师资,但那些家境贫困的孩子却上不起学。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贫困地区学生入学问题,拨款1100多万元专门用于为贫困生购买教材。另外,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山高水深,交通不便,让学生每天往返几十公里上学是不现实的,80%以上的学生都要住校。孔令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学生每天用于吃饭的钱以两元算,一个月要支出40—50元,这对贫困山区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贵州省正通过政府的渠道,举社会之力,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基金体制,以确保贫困生上得起学。

      孔令中认为,贵州省实现“两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教育是一项投入大,见效周期长的事业,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追求短期效益的观念,把实现“两基”作为“一把手工程”,并提到当地领导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孔令中最后强调说,在贵州实现“两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它将是贵州基础教育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者,能够亲身参加到实现“两基”攻坚战中去,我们的人生价值将得到极大的体现。

    [COLOR=#47729c] [/COLOR] [/TD][/T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本报记者 柳路[/ALIGN][/TD][/TR][TR][TD][ALIGN=center][IMGA]http://www.gmw.cn/gmw/images/BLUELINE.GIF[/IMGA]

    [/TD][/TR][TR][TD]  由于经济、地理、历史等诸方面的原因,贵州省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贫困生辍学率高等问题极为突出。目前,该省87个县中尚有55个县未实现“普九”目标,占全国未实现“普九”县数的十分之一强;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而贵州省只有35%,即有将近2600万人口还没有实现“两基”。滞后的教育,低下的人口素质已经并即将对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

      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五”期间,将集中全省力量打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攻坚战,把全省实现“两基”的时间由原来设想的2010年提前到2005年。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贵州省将出台哪些政策,采取哪些措施来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呢?记者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

      孔令中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数字,由于该省初中资源匮乏,全省每年有20万小学毕业生无学可上,而贵州省正在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去,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十年以后,正是贵州省经济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的时间,也是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可我们尚有200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供市场选择。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也是为什么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实现“两基”作为“十五”贵州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原因。

      打好“两基”攻坚战,关键是要突破几个制约贵州教育发展的瓶颈。孔令中为记者一一道来,首先是解决教育投入的问题。贵州教育发展之所以滞后于全国其他省份,关键是对教育的投入不够。经过对每一个县的认真测算,实现“两基”需投入31亿元,这笔经费绝大部分用于初中的建设,目的是改变部分小学毕业生无学可上的状况。目前,该省已筹集到18亿元,缺口部分正通过各种渠道在积极落实中。第二要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孔令中说,实现“两基”投入是关键,教师是主体,没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实现“两基”就无从谈起。但目前贵州省师资缺乏,面临的形势严峻。要想在“十五”期间实现“两基”攻坚,还需要4万名左右合格的初中教师。他们多渠道采取多种办法缓解教师缺乏的状况,例如,扩大了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以每年20%的增幅来扩大师范院校的招生数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每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地在学校特别是中学任教。孔令中说,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一方面缺乏师资,另一方面大量的师范毕业生在社会上闲置。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师范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国家不发工资,很多学校宁肯聘用代课老师。为实现“普九”目标,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配套措施,确保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在学校任教;充分利用当前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机会,把一些富余人员充实到实现“普九”的教学第一线。去年刚刚实现“普九”的遵义县就是在机构改革富余人员中选拔了几百名作风正、能力强的干部,经过培训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

      孔令中说,制约贵州教育发展的第三个瓶颈则是由地理地貌和经济现状等原因造成的。作为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建设校舍,配备师资,但那些家境贫困的孩子却上不起学。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贫困地区学生入学问题,拨款1100多万元专门用于为贫困生购买教材。另外,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山高水深,交通不便,让学生每天往返几十公里上学是不现实的,80%以上的学生都要住校。孔令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学生每天用于吃饭的钱以两元算,一个月要支出40—50元,这对贫困山区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贵州省正通过政府的渠道,举社会之力,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基金体制,以确保贫困生上得起学。

      孔令中认为,贵州省实现“两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教育是一项投入大,见效周期长的事业,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追求短期效益的观念,把实现“两基”作为“一把手工程”,并提到当地领导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孔令中最后强调说,在贵州实现“两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它将是贵州基础教育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者,能够亲身参加到实现“两基”攻坚战中去,我们的人生价值将得到极大的体现。[/ALIGN][COLOR=#47729c] [/COLOR] [/TD][/TR]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