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转帖][原创]一脈相承80代 ──孔子後代在台灣
      == 文‧李珊 圖‧孔德成提供 分類:健康大同世界
    2006/12/24 23:16

    每逢9月28日孔子誕辰,全球華人地區都會舉行隆重的祭孔活動,台灣則因有孔子嫡系後裔親自上香祭拜,而顯得格外有意義。

    孔子的77代嫡長孫孔德成不僅長年擔任中華民國「至聖先師奉祀官」,也是德高望重的杏壇宿儒,曾任為國選才的考試院長。今年初,他的曾孫、也是孔子的第80代嫡長孫孔佑仁在台北出生,讓綿延了二千五百多年的先聖香火,在21世紀的台灣繼續傳承。

    行事極為低調的孔子嫡系後裔、前考試院長孔德成甚少接受媒體訪問。去年底他獲頒台灣大學榮譽博士學位,頒獎當天,台大校長李嗣涔表彰他宏揚儒家文化,指導中文系、人類學系學生復原古代禮儀,堪稱科際整合的典範。孔老先生在典禮上也只是謙虛的說,自己在台大教書50年,貢獻甚少,覺得十分慚愧,僅以台大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自勵和共勉。

    民國39年,孔德成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迄今再也未曾重返大陸故土。近年中國一反文革前後的「批孔揚秦」政策,在海外廣設「孔子學院」,孔老先生表示此舉顯示中華文化受到宏揚、值得高興外,絕口避談政治話題。就連今年初,孔子80代嫡長孫佑仁誕生的大喜時刻,對外發言的都是長媳。

    「孔德成先生言行謹慎,可能與他的出生背景有關,」政大中文系教授董金裕表示,孔德成生於民國9年,他出生前3個月,父親孔令貽病故,孔家這一遺腹子是男是女,在當時引起全國矚目。因為孔令貽正室未留子嗣,妾室已生二女,若最後這一胎也是女兒,世襲的「衍聖公」封爵將無人繼承,而孔府龐大的名聲財富也將引發繼承爭奪戰,因此孔德成是在當時北洋政府重重保護下出生的。

    「當孔德成誕生消息傳出後,曲阜全城都鳴放鞭炮,為這一難得的男孩而慶祝。」《民國百人傳》中描述。

    孔德成出生時,正逢「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的思潮亂流激盪之際,然而孔家的崇隆聲望,仍有無可取代的地位,這從當年乾隆皇帝和孔府「攀親家」一事可窺見一斑。據說,乾隆皇因女兒臉上有一顆黑痣命相不好,而希望將女兒嫁來孔府「破災」,但礙於清廷「滿漢不通婚」的規定,愛女心切的皇帝還把女兒先過繼給漢族大臣,再以漢家女身份和孔家結成姻緣。

     
    孔子第77代嫡長孫孔德成目前高齡86,一生致力於宏揚儒家文化。今年初曾孫出生,孔老經過慎重考慮後,為他取名為「佑仁」。 (孔德成提供)  

    傳奇波折
    雖然啣著金湯匙出生,孔老先生的成長卻十分波折。母親在他出生不久就去世,繼母在他9歲時也逝世,孔德成的起居生活都由業師王子英照料。所幸孔府的優秀傳統和各界關照,使得他受到良好的教育,自幼就勤敏好學、博覽群書。

    民國24 年、孔德成15歲時,國民政府決定廢除自宋朝以來對孔子嫡系後裔的「衍聖公」封爵名號,改為「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官」,主要任務仍是祭祀孔子,待遇比照特任官。孔德成也在當年正式就任此一新職,寫下民國史上最年輕的特任官紀錄。「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官」一直延續至今,也是當今政府中絕無僅有的世襲制官員。

    孔德成除了接受嚴格的家塾教育,抗戰時期寄居戰時陪都重慶,與絡繹來往的南北學者接觸。當時學術界對中華文化研究有新舊觀念與方法的論辯,對他衝擊很大。

    「他在弱冠之年就已在學術叢林中找到一個正確走向:要做一位純粹的學人,而不以道統自居,」史學家吳湘相分析。孔老先生自己回顧學術生涯時也表示,抗戰時期受屈萬里和傅斯年二位先生影響甚深。民國37年,他應美國耶魯大學聘為榮譽研究員一年,並遊歷美國各地,對其治學也有相當影響。

     
    孔子79代嫡長孫孔垂長,由於父親早逝,未來他將是「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官」的繼任者。今年初喜獲麟兒,高興之情寫在臉上。 (莊坤儒)  

    孔德成舉家遷居臺灣後,大部份時間任教於台大中文系,教授「三禮研究」、「金文」、「青銅彝器」,桃李滿天下。如今不少台大中文系教授,如林文月、潘美月、文學院院長葉國良等,都是他的門生。

    孔老先生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學術成就,是與臺靜農教授共同指導台大中文和考古研究所研究生,有系統地研究《儀禮》──記錄先秦時代社會禮俗、典章制度的經典,出版叢刊,並將古代「士婚禮」重新復活,拍成真人演出的影片。其中仿製古代婚禮的器具、服裝、音樂等都經嚴謹考據,工程龐大,耗時數年才完成。

    孔德成的書法也名聞士林,他從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入手,後轉顏體(顏真卿),字體飄逸俊秀,各界索字者極眾。但他惜字如金,不輕易揮毫題字,外界代筆的倒是不少。

    治學嚴謹的孔老先生,對學生卻常展現傳統文人幽默的一面。台大文學院長葉國良表示,孔老師不論上課、吃飯、喝酒時都愛講笑話,師生相處輕鬆愉快,尤其酒興一來,「我們年輕人都喝不過他!」有一次潘美月和臺靜農教授「設計」孔老飯後到他家小聚,以便要到老師的書法真跡。孔德成發現後開玩笑的說,「我上當了,你們兩個人最壞!」還是爽快地提筆留字。

    歷久彌新
    除了研究學問、作育英才,孔老先生因為孔子嫡裔的崇隆身分,在國民外交的貢獻也十分卓著。他曾赴日、韓、東南亞等地演講,所到之處受到上賓禮遇,在推崇儒學的韓國、日本都獲頒榮譽博士榮銜。

    孔老先生育有2子2女,長子孔維益,曾任教國立藝專中文系,但在民國78年不幸因心臟病去世;長孫孔垂長今年約30歲,目前從商,將來即是「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官」的繼任者。2002年他曾在台北孔廟主持「崇聖祠」的孔子家祭(供奉孔子之上5代祖先),平日保持孔家的一貫低調,甚少公開露面。

    在傳統精神日益淡薄的今天,孔老先生並不認為儒學有式微的問題,因為儒學的精神就是做人的道理,而做人的道理基於「仁」,是不假外求的,並不隨時代而變易。至於儒家重視的「禮儀」,其精神在於人與人間的情意傳達,外在形式可隨時代不同而改變,也不必墨守成規。這種謙抑與溫良的風範,彷彿就是二千五百多年來孔子一脈相傳的儒者馨香。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