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孔国娣(令),自强不息铸丰碑

楼主
[转帖]孔国娣(令),自强不息铸丰碑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国娣在镇江地区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会议上
[imga]../images/upload/2004/05/28/232344.jpg[/imga]
 
  在江苏镇江,丹徒县“十佳杰出青年”、镇江市“十大女杰”、市“优秀共青团员”、省“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教师”孔国娣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镇江日报》曾开辟“孔国娣现象大家谈”专栏,镇江市教委、丹徒县委、县教育局先后发出通知,开展向孔国娣学习的活动。
  
  这位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从教只有短短5年,凭着爱岗敬业、勤奋好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屡创佳绩。特别是在身患绝症时,她仍以一种超常的乐观和毅力,刻苦学习,努力工作,铸造了一座绚丽的人生丰碑。
  
  孔国娣也是自考学园的骄傲。这位可敬的姑娘在工作繁忙、家务繁重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于1997年上半年获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证书。她获得的荣誉,为自学考试增了光,添了彩,也是自考人学习的榜样。
  
  孔国娣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92年8月,18岁的她从丹阳师范幼师专业毕业,当上了小学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天,她就立志要做一个好教师。由于学的专业是幼师,教的是小学,她深深地懂得自己要比其他同事需要更多的学习,提高文化素质,以胜任工作。为此,她克服重重困难,报名参加自学考试,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人劝她:考教育专业自考要容易多了,也一样拿大学文凭。小孔却说:我参加自学考试不是为了张文凭,而是想学些扎实的知识充实自己。
  
  自学考试对孔国娣来说,困难确实不小。在学校里除了担负语文、数学、音乐的教学任务外,还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负责中心校舞蹈队的训练……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回到家里,也没有空闲,她家承包了近百亩农田、一个鱼塘,开办了养鸡场、商店,她不能袖手旁观。时间对她来说太宝贵了,

   “见缝插针” 成了她学习的主要法宝,挑灯夜读、闻鸡起舞对她来说更是家常便饭。有一天凌晨,早起的父亲发现头天劳累了一天的她屋里还亮着灯,走近一看,见她还在看书。她见父亲已经起床,才知道自己已看了整整一夜的书。双休日、寒暑假,她从来舍不得“享受”一下,除了帮助学生的排练舞蹈之外,全部利用起来自学。
  
  自学的困难还不仅仅是因为没时间。由于她读的是幼师专业,涉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很少,她的汉语言基础仅停留在初中水平,再加上自学考试在农村缺少辅导,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有几门课是经过几次考试才通过的。“古代文学”、“古代汉语”课文中的文字都是繁体字,不认识的很多,她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查字典,翻资料,不辞劳苦地一次次地到附近的中学请教老师,攻克一个个文字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苦读,她终于通过了所有课程。
  
  自学考试给孔国娣的理想插上了翅膀,使她展翅翱翔。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提高了她驾驭语言的能力,她的课堂教学语言更加规范、流畅生动,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在县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获一等奖。在1997年县教育局组织的“树教师形象、展师德风采”的演讲赛,孔国娣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是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想当个好教师。但是,做个燕雀又何妨,振翅也觉天地宽。”
  
  参加自学考试不仅丰富了她的文化知识,增长了她的才干,同时也磨炼了她的意志。孔国娣说,在自学考试的三年中,她成功过,也失败过,克服了许多困难,磨炼了自己的意志,这是一笔最可贵的财富。毅力的培养,支撑了她在身患绝症时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1997年, 孔国娣向自考最后两门课程冲击时,她常常感到身体不适,便她仍咬咬牙,挺一挺,没有放弃考试。在她拿到毕业证书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1997年10月份,她的病情被确诊了。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这位年轻的姑娘依然镇定。第二天下午,她照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在活动结束的晚上,才将医院的诊断报告交给校长......
  
  自强不息何所惧,丹青难绘是精神。自考学子孔国娣就是靠着这种坚强不息的精神,为自己、给他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人生画卷。


1楼
敬佩!
2楼
站长,我建议将我们的网站改成繁体字,以便世界范围内的同族都能够轻松浏览。请考虑
3楼
呵呵,还会增加英文版的。我现在已经收集、撰写英文资料了。
4楼
卫东 哥哥  要不我来帮你翻译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