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之二
有意思的是,和孔子称兄道弟的,原来竟不止我吴建明一个!有人比我更早。明朝的刘谐,便自称是孔子的哥哥,真够狠!这个刘谐,据说是明隆庆五年进士,但事迹只见于李贽这篇《赞刘谐》,因此历史上有无刘谐其人,这事儿还得两说。个人以为,和孔子称兄道弟,拿孔子开涮,应该是李贽自己的主意,刘谐不过是他拿来说事儿的幌子,古代的文人写文章爱这么干。
《赞刘谐》——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大意是:有个道貌岸然的道学先生,在故纸堆里折腾了一回,拣了些破铜烂铁,就以为自个儿真是孔子的铁杆粉丝了。有次碰到刘谐,刘谐挖苦他说:小子,你知否,俺可是孔子的哥哥哟!料不到那家伙勃然大怒:靠!小子你太无礼了!要不是上天降下孔圣人,整个世界都在水深火热之中,你我哪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你个狗东西,竟敢直呼他老人家的名字,还还……还以哥哥自居!你想气死我么?!刘谐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又傻又迂的假道学了:你说得真对,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的。那家伙彻底没辙了。
这道学先生应该就是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之流,李贽对他们的鄙视真是一目了然。他自己在《阳明先生年谱后语》中也老实交代:“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李贽是个有故事的人,我就不多说了。
我想说的是,李贽借刘谐之口自称孔子的哥哥,是为了猛批程朱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当然李贽对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他认为孔子并不是什么圣人,和大伙一样是凡俗之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焚书•答周柳塘》)。这实在很好理解。在李贽那个时代,中华帝国制度已经衰微、没落,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经过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之流的改造,已经成了纯粹的杀人机器,原来那股子活泼、灵动、人性化的思想已被扼杀得一干二净。我想,李贽是深刻了解孔子其人的,鞭挞归鞭挞,但还是有分寸的,要不,他怎不借刘谐的口说“我仲尼祖也”?让孔子做自己的孙子岂不更爽?李贽鄙视朱熹之流是绝对的,对孔子还是留了一手,我想他应能领略到孔子的人味的。
我还想说的是,经过五四以降中国众多知识分子对“孔家店”(其实是“朱家店”)的一通猛批之后,今天再去无厘头猛批孔子,还不如沉潜下来将孔子的人味一面发掘出来,更有建设性意义。毕竟,孔子及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都已经或多或少进入了我们的“遗传基因”,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在我,孔子是有药可救的,孔子是值得我去倾心结交的,剩下的问题:我辈应更虔诚、更努力,打好地基,备好砖瓦。
建明于广州
2008、4、10